乡村学校家庭困难的孩子数不胜数。开学初我就注意到了一个小姑娘,穿着不合年龄的旧衣服和破洞的鞋子,头发凌乱。甚至连交上来的作业本都在告诉我她家的经济状况。
每每与她对视,她都眼神躲闪,身上少有孩子天真。我想:贫穷大概是每个孩子不愿启齿的伤痛。和孩子交流家庭情况只能让她更加自卑。经过向班主任了解才知道,她的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哥哥是在村里人的资助下才勉强完成学业。我多想帮助她啊,给她几个本子也好呀。可是我知道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自尊心萌发,直接给吧,会伤了她的自尊,可能她也不会接受。考虑了许久,我决定在本子上写上她的名字,直接混在一沓作业本里。可是这样仅仅解决了她的本子问题,不能起到鼓励的作用。我灵机一动用心形的便利贴写上了鼓励她的话。她的学习积极性本不太高,作业也总是拖拉,自此以后她从没有漏交作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的鞋子已经破到了影响走路的境地。天冷了,她该如何过冬啊。课下我问了她的鞋码,恰巧与我一样,我找出来一双棉鞋,把她叫到我的住室,趁她试鞋的时间,我说:“你试试看能不能穿,老师的鞋子小了。”她试了试,腼腆一笑说:“可以。”
看着她跑开的身影,我想:与她而言,我的帮助仅仅只是杯水车薪。她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我能做的只是去鼓励她,教给她面对困难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