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吵架时,家长该不该管?
答:不该管!不严重的情况下,假装没看见,把矛盾留给孩子们自己解决;较严重时,简单地拉开即可,不必计较自己的孩子是否吃亏了。道理可以简单讲一下,不讲也行,关键要保持友好轻松的态度。这看似有些不作为,却正是培养儿童健康人际关系的最基本、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把这种方法总结为"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介人,不怕吃亏。
“三不原则”看似消极,意义却非常积极,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了成人破坏性的参与,而且它内含一种信念:儿童有能力自己解决相关问题。
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邻里小朋友的相处,在双胞胎或多子女家庭,以及幼儿园或小学里,都照样管用,因为天下的孩子都一样。《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一 对双胞胎兄弟,在家里经常吵架,妈妈的处理方式是先问清楚打架的原因,判断是谁的错,就打谁的小手,然后告诉他为什么要惩罚他。但两兄弟的矛盾并没有因此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多,每次都哭着找妈妈评理,妈妈都快崩溃了,于是向尹老师咨询,后来将信将疑地带着“三不原则”回去了。
回来后的当天晚上,妈妈在厨房里做饭,两兄弟又吵起来,并哭着过来找妈妈评理,妈妈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笑着说:"哈,又吵起来了呀,但是我现在没有时间管你们,你们自己解决吧!"两个孩子没想到妈妈今天是这样的态度,一时间愣住了,然后在厨房里吵闹扭打起来,并大哭,都做出委屈万分的样子,边打边看妈妈,等着妈妈站出来评理。妈妈停下手中的活,用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厨房太小了,打架伸不开手脚,要打就去客厅打吧!”说完就把两个小家伙送到客厅,自己回到厨房继续做饭。刚开始她还挺担心,别真打出问题来!没想到不一会儿,他们居然没有继续吵闹,且很快就听到了他们的嬉笑声,妈妈这才把悬着的心放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妈妈总是采用这种方法对待两个孩子的冲突,令他感到惊奇的是,这种问题居然轻松地解决了。
家长们经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忍让,归因为独生子女问题,或是"溺爱"问题。其实根本原因是家长们对孩子的矛盾介入太多了。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们闹矛盾。孩子间一发生点什么事,家长马上出面,似乎不出面就没尽到责任,也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好好管教孩子。没必要的介入,或不得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第三个坏处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一个五岁的孩子来姥姥家和三岁的表弟一起玩,十分开心,五岁的孩子突然把三岁的表弟抱起来,一不小心把表弟给摔了,表弟头上磕了一个大包,大哭起来,表哥一下子不知所措,羞愧地看向大家,他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犯错了,非常不好意思,担心表弟的妈妈不高兴,立即沉下脸来批评孩子,要孩子跟弟弟说对不起。
哥哥由于害怕,一直愣在那里,大家都以为他不想道歉,就连姥姥也来跟他讲道理,叫他道歉。
弟弟的妈妈,看见这种情况用暗示的语气对自己的孩子说:“哥哥不是故意的,等哥哥道了歉,我们就不哭了。”三岁的孩子看见大家都这么说,就一直哭个不停,好像在等着哥哥的道歉。
最后,哥哥在大家的胁迫下,终于招架不住,轻声的说了句对不起。姥姥嫌孩子声音太低,说没听清楚,鼓励孩子:“大声点,再说一遍,好孩子就要勇敢承认错误!”孩子不说,大家就又鼓励他再大声说一次,孩子终于提高声音,说了句对不起,话音刚落,大家正要松口气时,孩子哇的一声哭起来,开始发脾气,乱踢乱打妈妈,拉着妈妈要离开姥姥家。
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哥哥的心情,他只是因为喜欢弟弟,情不自禁的抱起弟弟,却没想到闯了祸,可以想象孩子当时多么尴尬,多么没面子,多么担心。假如家里人能换一种方式来处理,给孩子一个台阶下,效果就不一样。 比如态度轻松地对弟弟说:“哥哥只是想试试能不能抱得动你,不小心摔倒了,没事,吹一吹,一会儿就不疼了”,或者转移一下弟弟的注意力,“哥哥刚才可能是没抱好,摔倒了,要不再让哥哥抱一下,这次小心,看能不能抱得动你。”相信经家长这么一说,弟弟肯定会很快忘记自己的痛,不再哭泣,很乐意配合。哥哥这时也一定愿意更小心的去抱弟弟,以免摔倒。这时大家可以顺便告诉哥哥,以后想抱弟弟的话,远离茶几桌子等硬物,那样即便摔倒了也不会碰伤。
当然也有这种可能,这时弟弟不愿意再让哥哥抱,或者哥哥不想再抱弟弟,大家同样可以理解地说,“嗯,宝贝真懂事,是担心再摔吧,你现在确实太小了,可能抱不动,过几年再抱吧,再长三年,估计哥哥就能抱得动弟弟呢,说不定这个弟弟也能抱得动哥哥呢”,相信家长的话,说到这里,全家人的感觉都很轻松,孩子也绝无再计较的可能。
有人担心,如果当时不要求五岁的孩子道歉,是不是他以后会变成一个没有教养的人,做错了事也不懂得内疚?
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这又涉及到我们前面提到的信念——儿童有能力自己解决相关问题,只要他们成长中获得友善和尊重,只要他们目睹过得体的礼貌和教养,就得到了这样的滋养。反之,成年人如果对孩子的一点无心之过,大惊小怪,上纲上线,逼迫孩子说对不起,这样才会损害孩子的有爱之心。
这样一种处理方式伤害的其实是两个孩子,那个弟弟虽然得到了一句道歉,内心深处是否也被埋进了一些得理不饶人的俗念。
家长当然可以建议五岁的孩子给弟弟道歉,在轻松的氛围下,孩子多半是愿意道歉的,如果不愿意,也没关系,家长可以代表孩子表示道歉,给孩子做个示 范。
儿童的世界非常单纯,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是成年人强加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把孩子间的冲突看成是犯错误,尤其是看成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现在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我们不欺负别人,但也绝不能让别人欺我们,甚至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自我保护,会对孩子说,如果你在外面挨了打,不还手,回家我就打你。
这样一种教导,可能让孩子学会不吃亏,但人生很长,不吃亏,到底是道护身符还是一种隐患?发生在成年人世界中的无数事实,让我们看到不吃亏的人或报复心重的人,反而活在十面埋伏的危险中。
当然也没必要走极端。
我国有一句话叫“吃亏是福”,有些家长深知这个的道理,也希望培养孩子无私的品质,遇到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抢东西时,总要求自己的孩子出让,这种做法也不对,也是走极端的。
明天我会向大家讲讲: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忍让,会给孩子带来怎样深远的负面影响。关注我,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