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一本书是知乎的采铜写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两本书共同点是引用了很多不同作者不同著作的原话来肯定自己的论点,《精进》也引用了《生活的艺术》里的一段话。读林语堂先生的书,让人如沐春风,虽然书中有很多大段古文,但更多的感受是林先生真的非常热爱生活,他和被引用段落的古人作者都像朋友一样。而采铜的书,让人觉得就是他也读过很多书,也做过很多笔记,不然这么多的引用一时半会儿是绝对找不出来的,其中的论点论据也都是时下很流行的思维导图啦,复盘啦,输入输出啦。感觉就是在堆砌时下流行的观点,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可能这也就是所谓的“干货满满”的意思吧。
随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6-10-22。第一章 时间之尺 一、文中提到的各路神仙的观点 1、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 郑重。不敷衍...
- 10月初,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正式揭晓,获奖者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消息一出,关于这位冷门作家的报道瞬间刷屏,“石...
- Description of the Problem Find the contiguous sub-arr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