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就像给父母学的一样,父母一旦没盯上,孩子成绩就下滑。
就像小丽的孩子小学三年级了,写作业一点也不主动,每次回家孩子都得在小丽的威逼利诱下才慢吞吞的打开书包,而且写不了两个字就想喝水上厕所。这不小丽出差了一个周,回来一看孩子放学更不写作业了,回家书包一扔就去看电视了。气的小丽发了一顿脾气,为什么人家的孩子能积极主动的回家学习呢?
其实要想让孩子真正喜欢学习,就要父母放手,慢慢的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就像梅拾璎在《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这本书里写的一样,“内驱力——这是一座华美瑰丽的建筑,不是盖个棚子那么简单,短平快不行,越急越事与愿违。"
那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呢?有这么三个方法。
一、父母相信孩子,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
我们经常会在学校门口听到家长聊起来写作业的问题,很多家长会说,每天接完孩子,什么都不干也要紧盯孩子学习。靠他们自己肯定不行。
其实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父母压根就不认为孩子自己能好好学习,何况孩子自己呢?就是这种紧盯策略,一步一步抹杀了孩子的自信心,也抹杀了孩子的主动性。
那父母们肯定会说如果不紧紧盯上,孩子不学怎么办?那就需要父母思考一个问题了,孩子的学习是父母的事还是孩子的事?
如果你的回答是孩子的事,那请把学习这件事还给孩子。
怎么还呢?先管住自己从检查作业开始。从今天起孩子写完作业,把检查的工作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查漏补缺,标注上写哪里的时候有迟疑,写哪里的时候一点都不会。这样孩子复习起来更有目的,不会做重复的无用功。
接着把作业安排还给孩子,就让孩子自由制定他的作业顺序,不用非得学完数学才能学语文,学科交叉着来,背诵和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的交叉着都可以。只要孩子喜欢,能认真完成就行。
最后把时间安排还给孩子,让孩子制定写作业的时间,就算回家喝口水吃点水果也没关系。你上班累了一天不是也想休息一下嘛,只要不是太过分,孩子心中有写作业,学习的意识就可以。
父母要学会放手,明确学习是孩子的事,学习并不一味追求成绩,而是要让孩子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去学习
你可能会说,孩子怎么会喜欢学习,根本不可能。其实这也是我们的一个误区,我们往往以为孩子不爱写作业,不爱听课就是不爱学习。然而每个孩子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拥有满满的求知欲,只不过我们往往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强迫孩子做一些不喜欢的事。
比如孩子最近喜欢走迷宫,做各种各样的小实验,在你看来这些远远没有识字,做题重要。就会嫌弃他们不务正业。实际上走迷宫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小实验正是接触自然,为学习理化生做好铺垫。
我们作为家长最需要的不是抑制孩子积极探索的欲望,而是要学会引导,就像孩子最近喜欢踢足球,你可以带他从书中领略各国文化知识。如果孩子喜欢汽车飞机各种玩具,你也可以带他去看军事电影,了解机械的发展历史和运作原理。这样孩子学得快,记得牢。
三、学会给孩子加油鼓劲,增加动力
别说是孩子了,就连家长学习起来都会有受到挫折不想坚持的时候。那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要做好孩子的加油站,不断的给孩子增加动力。
但是加油可不仅仅是简单的你很棒,你很优秀就可以了。我们在给孩子加油的时候要和孩子一起找到卡住孩子的点是什么,怎样才能从问题中走出来。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
比如孩子练琴的时候特别烦躁,不想坚持,我们可以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聊一聊,接着分析一下是因为最近没有进步,还是有弹不好的地方。必要的时候可以向专业的老师求助。并且我们还要告诉孩子,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总结
父母总是想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孩子,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自己慢慢的去学习,慢慢的成长,作为父母的我们只有相信孩子,做好孩子的后盾,也做好孩子的领路人,不要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