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学的是管理学,所用的课本虽然是国内学者编著,但是里面的基本理论几乎全部是翻译国外,当然在全球化的今天,应该是国内国外的边界不应该分的那么清晰,可是即便是涉及到企业文化,这个形而上学的概念,其中的大部分也是国外理论加上中国实际的稍微变通。当时就会有疑惑,不论是在思政课上还是在各种媒体上,我们一直强调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相结合,为什么到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这一块,传统文化没有体现呢?
工作了之后,对这个问题渐渐更清晰,因为真的在公司里面工作之后,发现不论是大公司和小公司都会不自觉的将传统文化与企业相结合,不是传统文化没有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只是没能像西方一样形成理论体系,没有办法体现在教科书上。所以,当看到《方太儒道》这本书的时候,眼前一亮,想在这本书中寻找答案,传统文化真的只能做得出来,不能形成理论?
用一天的时间将《方太儒道》这本书读完,上网查了方太发展历程、茅忠群(方太总裁)创业史,了解的越深入越发觉得,在中国或者说是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如果要发展的更好,结合了历史底蕴和社会需求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做大、做久的根本。《方太儒道》这本书是方太企业文化的真实写照,讲述了方太在做大之后,对坐稳、做久这一重要命题在企业文化层面的思考。
1.选择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会成为什么样的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持久的关键,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将企业看做是一个人,那企业文化就相当于一个人的三观,三观不正也许一时兴盛,但终会是昙花一现,走不长远。
方太最初的愿景,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这个愿景带来的是方太的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现在方太的企业愿景,变为“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伟大”相对于“世界一流”更多了一些除了数据指标外的人文因素。所以当茅忠群试图从西方管理思想学而不得时,从传统儒家思想中找到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期望:真正的用儒家的思想,去指导企业的发展。
2.形式有时更重于内容
“有些事是要从形式上做起的,特别是对于一件需要时间才能见效的事来说,外塑其形可以让人们经常看到,看得多了,心里就有了印象,就会慢慢接受了。接受是信仰的开始。”
其实很多人会质疑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比如“冬至吃饺子”“元宵节家里要做灯”等等,文化传承和塑造不可能只靠感受和口耳相传,文化需要体现形式,即使可能看来有些多余。“哪一天都能吃饺子,为什么非得在冬至?”“自己做灯多麻烦,买就是了”,可是当看到现在小孩除夕只能在固定的地方放鞭炮,好怀念小时候随手就能扔炮仗的欢乐。
方太在开始推行儒道的时候,首先是在新的工业园建了孔子堂,然后中高层带头读论语,普通职工开三省会等等,可能是在外人看起来形式主义的内容,却在潜移默化的帮助放在在朝着“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的愿景前进。
有很多形式上的内容其实是在帮助你更多的认识其中的内涵。
这两点,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大的体会,我们一直在强调建设中国特色,而最有特色的是我们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最大脉络是儒学的发展,将儒学融入企业管理,形成特色文化,希望方太在这条实践的路上有更多的理论给其他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