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阅读了《聪明的投资者》第18章“对八组公司的比较”和第19章“股东与管理层:股息政策”。第19章比较简短,这里主要介绍第18章的学习体会。
第18章篇幅较长,作者挑选了八组公司,每组有两家公司,在股票交易所名单中是大体相邻的。作者试图通过具体和生动的例子,让读者认识到企业的各种性质、财务结构、政策、业绩和兴衰情况,以及金融领域存在的各种投资和投机态度。
这里我就每组公司分别从公司概况、1968或1969年报表比较分析、后续价格走势和经验教训总结等四个方面展开来说一说。具体例子对于我们现在的投资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但作者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仍值得我们学习。以下以A、B、C、D、E、F、G、H、I、J、K、L、M、N、O、P简称这些公司。
第1组 A 不动产投资信托(商铺、办公楼和工厂等)与B 纽约不动产公司(不动产投资和一般建筑)
概况:
A公司使用传统的方法来使用他人的资金,自1889年以来一直支付股息,始终从事谨慎投资,业务扩张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债务控制在易于管理的额度。
B公司盲目扩张、财务欺诈、变化无常,快速成长。8年内资产从620万美元急速增长到1.54亿美元,债务同等幅度增长,使用各种融资工具。业务多元化,从不动产转向赛场跑道、电影院、文化机构、旅馆、超市、化妆品公司等。
分析:
1960年,A公司总收入是B公司2.5倍,净利润3倍多,总资产3.5倍,净资产12倍,所以A公司债务较少,股票市值是B公司的9倍,所以市盈率比B公司高。
1968年底,A公司业务收入和每股利润都比1960年增长了四分之三,B公司转变成一家规模庞大且不太稳固的公司。B公司总收入是A公司6倍多,股票市值是A公司的2倍,市盈率是A公司的8倍多,B公司利息保障倍数仅1.8倍。
走势:
1968年,B公司股价从10美元急速上升到37.75美元,权证从6美元上升到36.5美元,1969年B公司股价下跌到9.5美元,1970年3月财务报告显示公司每股亏损5.17美元,公司却决定增加5美分股息,审计师则拒绝确认年度财务报告,股票被暂停交易。1968年,A公司从20美元上升到30.25美元,1970年最低到16.5美元,1971年恢复到27美元,略高于账面值21.6美元,每股利润1.5美元。
总结:
高增长不代表高收益,在被公司高速增长所吸引的同时,一方面重点关注公司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另一方面重点关注股票价格,不为高股价买单。也许,不为人知的时候,才是投资高成长股的机会。
第2组 C气体和化学品公司(工业和医疗等气体)与D气体压缩公司(工业气体与设备、化学品)
概况:
C公司历史较短,1969年,交易额不到D公司一半,价格高出25%,在于盈利能力更强,增长速度更快。
分析:
C市盈率16.5,市净率1.65,股息收益率0.5%,流动比率1.53,D公司市盈率9,市净率0.75,股息收益率4.9%,流动比率3.77。
走势:
1970年股价暴跌中,C下跌了16%,D下跌了24%,1971年,C公司上涨30%,而D公司上涨50%。低市盈率股票获得更好的收益。
总结:
C公司的发展前景好于D公司,即质量比较好,但不代表会涨得好。在更好但更贵的公司与一般但较便宜的公司之间如何选择是一个难题,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如果投资低市盈率公司股票,一定要适度分散。
第3组 E美国家庭用品公司(药品、化妆品、家庭日用品和糖制品)与F美国医疗用品公司(医疗产品和设备的制造与经销)
概况:
共同点:拥有数十亿美元的商誉,发展较快,财务状况强劲。1969年底,F公司增长率大大高于E,E在销售和资本方面的盈利能力要好得多。
分析:
市盈率分别为31、58.5,市净率分别为12.5、5.75,股息收益率分别为1.9%、0.55%,净资产收益率41%、9.5%。近五年每股利润增长75%、142%,近十年增长161%、405%。
走势:
被看好的、市盈率高的F在1970年的利润出现了微笑的下降,1971年2月比上一年下跌了30%,E则获得8%的收益,1971年2月股价上涨。
总结:
警惕那些被大家看好的、给予过高市盈率的股票,除非你能确信它的实际增长还能超过人们的预期,否则你的收益只会变得很差。
第4组 G公司H&R Block 公司(所得税服务)与H公司Blue Bell公司(工作服和制服等产品的制造商)
概况:
G公司发展迅速,八年间收入增长90倍,利润增长76倍,H公司是在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并最终成为行业老大,利润随行业变化而变化,自1923年一直支付股息。
分析:
市盈率分别为108、11.2,市净率分别为29.2、1.42,股息收益率0.4%、3.6%,净资产收益率27%、12.8%,近五年每股利润增长630%、68%。G公司盈利能力是G的2倍,利润增长速度也高很多,H公司业务量是G的4倍,利润2.5倍,有形资产5.5倍,股息收益率9倍,但市值仅是G的三分之一不到。
走势:
1970年,G、H股价分别下跌三分之一、四分之一,1971年2月,G上涨了35%,H上涨得更多。
总结:
对于报价特别贵的优秀企业的股票,最好不要投资,但不代表就可以做空这类股票,贵得可以更贵,我们看着就行,什么都不需要做。
第5组 I国际香料公司(香料)与J国际收割机公司(卡车制造、农业机械和建筑机械)
概况:
J公司是道琼斯30指数的成分股,人人熟知,I公司在上市名单中紧邻J。
分析:
1969年,两者市值7.47亿、7.1亿,但J公司是I公司股本17倍,销售额27倍,市值却差不多的原因在于盈利能力和增长速度。两者销售利润率14.3%、2.6%,净资产收益率19.7%、5.5%,近五年每股利润增长93%、9%,市盈率55、10.7,市净率10.5、0.59,股息收益率09%、7.3%。可见,业绩上的差别导致了股市估值差异。
走势:
1970年,I公司股价下跌了30%,J公司下跌了10%,大盘反弹中股价都上升了,然而J公司股价很快又下跌回去了。
总结:
这两家公司都不符合稳健、有较好的吸引力和定价适中的投资标准。不要盲目投资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股票,要思考J为什么如此大的公司利润这么低的原因。
第6组 K麦格劳爱迪生公司(公用事业和设备、家用器具)与L麦格劳——希尔公司(图书、电影、教学系统、杂志和报刊出版、信息服务)
概况:
共同点:业务领域广泛且做得很成功。
分析:
1968年底,两者每股价格37.6、39.75,比较接近,但L公司股份多两倍,所以市值高两倍,但K公司销售额多50%,净利润多四分之一,原因在于L市盈率高两倍,说明市场对图书出版公司怀有很大的热情和喜爱。市盈率分别为15.5、35,市净率分别为1.83、7.95,销售净利率5.8%、6.6%,净资产收益率11.8%、22.6%。需要说明的是,高市盈率的L公司已连续两年利润下滑。
走势:
1970年,L公司股价急剧下跌到10美元,不足两年前的五分之一,后1971年反弹仅到1968年收盘价的60%,K公司下跌到22美元,又反弹到41.5美元。
总结:
避免过度乐观,特别是已经有迹象显示高增长已经不复存在的时候。
第7组 M公司National General 公司(大型综合企业)与N公司National Presto 工业公司(各种电器、军用产品)
概况:
M公司业务广泛,发展到各个方面,N公司也多元化,但程度不高,另有军用品生产。
分析:
M公司有可转化优先股、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不可转换债券,分析市场价值时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1968年底股价44.25、38.62,调整后:市盈率分别为69、6.9,市净率分别为3.1、1.42,销售净利率5.5%、5.4%,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5%、21.4%。
走势:
1969年,M公司亏损,股价跌到16.5,1970年到9,1971年反弹到28.5;N公司1970年跌到21.5,市盈率仅4倍,市值低于净流动资产,1971年上涨60%到34美元,市盈率仍仅5.5倍。
总结:
1970年大盘崩盘的时候,是买进好公司的特别好的时机,这个规律到现在仍然适用,关键看你敢不敢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只有大盘崩盘的时候才会泥沙俱下,才是捡金子的好时候,看看A股自5000多点下来以后各股票的表现就知道什么是好公司了,很多公司已经创出新高。
第8组 O公司Whiting 公司(搬运设备)与P公司Willcx&Gibbs公司(小型综合公司)
概况:
O公司组建于1896年,一直坚守自己的屋子搬运业务,利润稳定增长,长期支付股息,P公司始于1866年,但过去10年,采用了一种古怪的多元化政策,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由众多小公司组合而来。
分析:
1969年,相比较而言,P公司销售额和利润较少,有形资产只有O公司一半,但市值为O公司的4倍,且扣除特殊费用后是巨额亏损,连续13年没有支付股息。两者股价17.75、15.5,市盈率9.3、非常大,市净率0.7、4.7,股息收益率8.4%、0.
走势:
1970年P公司少量亏损,股价跌至4.5美元,1971年反弹至9.5美元,O公司1970年下跌到16.75美元,后反弹至24.5美元。
总结:
又贵又差的公司坚决不能碰。
我们不需要去投资所有的公司,也不需要时时刻刻去投资。我们只要能看懂部分公司,并等待这些公司出现好的价格,然后出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