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们都在同样的小事中挣扎过活,一个一个的事情每天都不可避免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小事既然不可避免,那就只能改变我们自己了。怎么才能不再为小事抓狂,让我们的生活有一点“甜”呢?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会为小事抓狂?
01、我们不能活在当下
小时候,每个人都是无忧无虑的,生气、发火、心情不好都只是瞬间,开心快乐是小孩子的标签,好像没有事情能让小时候的我们发愁。为什么小时候会那么快乐呢?那是因为小时候的我们每天都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快乐中。
长大后,我们的心被无止境的欲望占据了,被物质的需求掩盖了,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不断的说服自己“总有一天”会比今天更好。不幸的是“总有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当初我和老公是因为爱走到了一起,憧憬着我们牵手幸福一生的。可现实生活中,我们被事业有成、孩子有出息、买房、买车等种种的目标占据了所有时间,为了这许多的目标老公没时间顾家,我努力工作、管孩子、管老人,忙的焦头烂额,不停的抱怨老公。因而变成了一个焦虑的,不懂温柔的女人。每天想着等完成了这个目标我们一家人都停下来,好好在一起过过我们当初想过得生活,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一个目标完成就会有新的目标出现,没完没了的拼命努力中,孩子已长大,父母已离开我们。后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和她相处,一味地要求她学习成绩要好,要考好的大学,要能谋得体面的工作;后悔没有常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唠唠嗑,帮父母捶捶背;后悔我们当初的爱也在忙碌中被遗忘了。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样?难道是我和老公之间没有感情了,不爱父母和女儿了?我们努力不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吗?可是好日子好像永远都不会到来,而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错过了很多。我们太在乎外在的条件,太在乎得失,太看重远处的目标而忽视了当下。过去的早已是过去,后悔也无济于事,未来还不知道我们在不在,唯有当下才属于我们。珍惜眼前,珍惜当下,过好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天。
不管昨天或去年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管明天会有什么变化,唯有当下才是你拥有的,向来都是如此。
02我们指望事事尽如人意
年初在网上中介机构给女儿报了自学考试,4月份考了第一次,考完女儿说考的不好,不想学了。多次劝说无效,也只能放弃!
这次报名要交一万多的学费,我当时办了分期付款,已付两个月,剩下的七千多元学费还要不要交?
联系了她的班主任,告诉我不能退学,因为已经上了三个月,也不是因为听不懂课、不适应他们的教学方式,所以就算不能上学费也必须交,因为是贷款不交会影响我的信用,会把我拉入征信黑名单。
不能继续听课了,为什么就不能退学费?有点不合常理。怎么办,我又要为此时抓狂不知要多久?
如果你的目标是要事事符合自己的利益,那么计划中的一点点歧见或摩擦,都将变成严重的不得了的大事。”想到《别再为小事抓狂》中的这段话。对,不能事事要求符合自己的利益。
本来就是我们自己违约,对方认真上课,从没敷衍,不想学也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处于讲诚信也必须交。交了孩子不想参加考试,可以听听课,我也可以听听,从中能学到知识不就是我们当初的目的吗?”这样一想感觉一下释怀了。
人活在这世上,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遇到烦心的事,换个思路,换种活法,调整自己的心态,结果会完全不同。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会有跟你意见不合、做法不同的人,以及无法解决的事情。想想你对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人生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我心!
03被我们低落的情绪愚弄了
情绪是很会骗人的。情绪常常可能会让你误以为自己的人生很糟糕,而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糟糕。当你心情不错时,人生看起来好极了。相反,当你心情不佳时,人生看起来就很糟糕。
最近一两年,感觉自己做人很失败,辛辛苦苦伺候婆婆公公20年,大姑姐不但不帮我一起照顾公婆,还在一旁各种挑剔,我觉得很冤。
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爱好和时间教的女儿至今一事无成,感觉生活没有一点希望。
这种心情让我不知所措,常常烦恼、焦虑,一直想通过寻求外力帮助解决。换了居住环境、报了瑜伽班、出外旅游等各种调解方式,也没能走出这种无助的,无可救药的心情。
我抱怨老公不管我,抱怨女儿不争气,抱怨老公他们姊妹三把婆婆扔给我一个人。
读了《别再为小事抓狂》,我才恍然大悟,不是他们没有做好,也不是我做错了,是我被自己的坏情绪给愚弄了。
婆婆和我相处了20年,我们就像朋友一样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为何要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否定了我们。
孩子有孩子该走的路,有她自己的人生,我也不能替她过她的人生。相信她总有一天会找到自我,找到她想做一生的事业,只是来的晚一点。
对自己的要求,在能力范围内尽力而为就好。
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情绪不高的时候,放下它,不论原因是什么,都提醒自己:“这次也会过去的。”没错,真的会过去的。
怎样才能不为小事抓狂
01把生活中惹恼你的人想象成婴儿和老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惹恼我们的人,生气、忿怼,甚至发生互相伤害事件?如果把惹恼我们的人想象成婴儿,婴儿都免不了犯错;把惹恼我们的人想象成老人,再过几十年我们都会老、会死。我们还会生气?还会被惹恼而做出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的事情吗?
记得那年女儿三岁,我们刚装修好的新家,在主卧一面白白的大墙上女儿拿铅笔乱涂了一气。我正想生气教训她时,又想她那么小也不是故意要破坏。正当我思想斗争时,女儿稚嫩的声音说:“妈妈这面墙太空了,看我给画上画是不是好看多了。”当时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发火。
孩子慢慢长大了以后,我认为她该懂事了,对她都是按照我想象中懂事的标准去要求她。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发现她越来越笨,什么都做不好,还一点都不上进,因此经常生气、发火。渐渐的孩子不再粘着我了,而且有什么话宁愿告诉陌生人也不愿告诉我。我越发觉得女儿不懂事、不懂父母的心。
现在想想在女儿惹我生气的时候,如果能像小时候那样对她,结果可能就不会是女儿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没自信,也不会让女儿不再相信妈妈。
如果我们把惹恼我们的人都想象成不懂事的可爱的婴儿或老人。那样不管是无意要惹恼我们的人或有意要惹恼我们的人,都将不会再让我们因此发狂、发疯而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02认同对方的差异,欣赏差异
我有一个朋友,刚开始觉得她人善良、正直,充满正能量,我很喜欢跟她在一起。我们一起逛街、一起借书看书,交流生活经验和读书心得。
后来发现她不爱讲卫生,身上老是一股味道,穿衣服也是一点都不讲究,家里也是乱糟糟的。我突然觉得她有好多缺点,有点没有那么喜欢她了。
我还看不惯姐姐们每天只知道苦干挣钱,一点都不爱惜自己,为了钱不要命。还看不惯,男生留长头发、扎辫子、带项链和耳环等我认为怪异行为。
认同对方的差异,生活不就是因为有差异,才能变得丰富多彩的吗?朋友不喜欢讲究也没有掩盖她的优点。她的朋友很多,她也过得很快乐。我不是一样被她吸引而和她成为朋友了吗?
姐姐们只埋头苦干,看似不管孩子,可他们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优秀,现在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有一些孩子留长发,穿奇装异服,但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别再为小事抓狂》讲:当你批评别人时,其实并不表示对方有什么毛病,反而泄露出你吹毛求疵的个性。是的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并没有改变什么,反而影响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毕竟,没有人喜欢被人批评。
不再挑剔别人、批评别人,不再被那些小事烦扰,不再每天看到的都是各种不满意。就不会因为各种小事而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影响到我们很好的感知人生的美好。
03试着对陌生人微笑,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自己
我有个小朋友,为什么叫她小朋友,因为她小我18岁,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老是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声。她总说她运气好,在哪都能遇到贵人帮忙。和她一起出去,经常会有很多人热情的和她打招呼,这些人见过她一面就感觉跟她很熟。有一次,我们约好一起下班回家,路上碰到一个我20年前的同学,尽然问她孩子现在多大了。我很惊奇的问她们是怎么认识的,她说在路上碰面互相打招呼认识的。
路上碰面认识的就能那么了解,真的有点不可思议。现在生活在城市的人,每天都是快节奏,别说路上总碰面的人,就是一个楼道的邻居,见面都打招呼很多年了都不知道他姓啥名谁。
是她运气好吗?跟她一起久了,我发现她从不把陌生人看作是陌生人,带着真诚的微笑和善意打招呼,而且只要是她能
帮助的从来都不管是不是陌生人。看见路上有小孩不敢过马路,她会牵着小手把她送过去,看见老人提重东西她会帮着送到地点,碰到问路的人她会耐心仔细的指明。每个人对她的影响都是亲切善良,充满阳光。
试着友善的和陌生人打招呼,报以微笑和目光接触,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焦虑、有需要别人帮助的地方。当你生出友谊之手时,他们会很感激。
当你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时,他们的纯真和善良会让我们感受到善意和快乐。
就像听了很多大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我们看完《别再为小事抓狂》之后,依然还会为小事抓狂,那要怎么办才能不再为小事抓狂?
01、想象去参加自己的葬礼
前段时间,我上学时最好的朋友突然心脏出血离开了,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遗体告别仪式上,她年迈的父母因悲伤过度没能来参加,儿子无助的在地上不停的走来走去,老公不舍的看着她的遗体久久不愿离开。她静静的睡着,好像这一切都和她无关。亲人们什么时候才能振作起来?孩子从此没有了母亲,老公没有人照顾、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情什么时候才能放下,自己辛辛苦苦奋斗了40多年,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人生就离开了人世!
如果当时安静的躺在那里的人是我,亲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孩子失去母亲以后的无助,老公失魂落魄的样子,朋友的不舍和思念,瞬间觉得每天都让我不满意的亲人和朋友,舍不得他们。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做。好希望这是一场梦,快点让我醒来。
醒来之后,我不再对老公每天发火,他做什么我都支持他、陪着他。即使老公因为忙顾不上家,我也不会再生气,在家静静的做自己爱做的事情,耐心的等老公回来。不再对女儿有过高的要求,放手让她自己锻炼成长,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自己的生活方式,鼓励她、无条件的认可她,给她信心和力量。不再抱怨工作多,计较同事把所有的工作都推给我。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不再为小事烦恼,内心平静的做自己真真想做的事情,享受每天和亲人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想象你去参加自己的葬礼,可以让你在活着的时候,提早回顾自己的一生,在还有机会补救的时候作一点改变。
02将你想要的转化为你拥有的
这个月,我经历了很多,感觉快要被压垮了!心情烦躁到不爱回家,原本我精心装修的家是我的最爱,每周周末都要打扫的干干净净,做上可口的饭菜,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现在我尽然不想回家了,感觉家里也黑洞洞的没有一点温暖。一起和和气气相处了20年、一直关心我、照顾我们一家生活的婆婆 ,我也开始嫌弃她唠唠叨叨、不讲卫生。一直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女儿,我也看着不顺眼,做什么都做不好。
紧接着我生病了,走不动路、说不动话、不爱吃饭。婆婆因我生病烦躁,去了她大儿子家。女儿因不想待在家里,到处跑去找工作。想要离开家的心情太迫切,而做了错误的事情。本来就生病的我又被重重的击了一下。感觉从未有过的悲伤和无助,好想就此结束自己的一生。是什么让我变成了这样?
是我想要有一个自由的家,不想每天被孩子占去所有的时间。是我想婆婆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每天缠着我,让我感觉失去了自由。是我想女儿有出息,能让我为她骄傲。是我急切的想解决一切存在于我心的问题,开心快乐的欲望太强烈了。是我想要的太多,从而打破了我们家原有的平静,伤害了最亲的人,也伤害了自己。
卡尔森博士说:没有方法可以通往快乐,快乐就是方法。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现在就是最快乐的时光。想要的幸福不在你想要的越来越多的欲望中,而在你能满足所拥有的一切中。
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也许我们所拥有的正是别人苦苦追求想要得到的。生活不在别处,脚下即是前方 !
03、我只是小题大做的毛病又犯了
女儿从小体弱多病,我们一家人都对她照顾有加,导致女儿20岁了还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单纯的向一张白纸。最近,她疯狂的想要离开我们走向社会,不放心她一个人外出,可是无奈她待在家里也是烦躁,静不下心。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决定把她送出去锻炼锻炼。选择了她喜欢的西点,找到了一个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
送她去学校报名、住宿,我帮她收拾东西她忙着和同学交流。看见她急于想要和同学打成一片的急切心情,我担心她交错朋友,走错路。担心她不会整理内务让日常生活变得一团糟。
听见同学说她下铺的同学不好相处,脾气很不好,还和其他同学吵架,我担心她会不会被欺负。各种不放心,怎么办?把她带回家吗?名都已经报了,学费也交了,女儿也不愿回去,回去难倒要把她关在家里一辈子吗?
我是小题大做的毛病又犯了,当初我出门上学的时候还没女儿大,也是第一次出门,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一去就是大半年才能回家,不是也过得很好吗也许孩子没有我想的那么糟,也许她用她的方式可以和学生相处好,也许经过锻炼她能照顾好自己,也许这次放手,会让女儿从中学到很多,从而得以成长,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别再为小事抓狂》书中这样说:许多人把人生过得像一出悲剧,一出由动作与剧情主导的肥皂剧,我们以戏剧的夸张方式,把小事膨胀成大事。我们忘了人生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糟糕。我们也忘了,当我们小题大做时,问题吹大的是我们自己。
04、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看见那些欢快的跳着广场舞的人们,我总是感叹他们怎么就能那么快乐,我好像从来都没有快乐过。什么时候我才能那么快乐?才能感觉自己的人生不那么糟糕?
20年不见的同学路过打电话说好久没见了,想见见我。“有什么好见得,本来关系也不是很好又那么多年没见,见面说什么?”同事一起谈论孩子,因为我女儿没能考取大学,现在也还不知道做什么。我觉得我对孩子的教育是有问题的,所以都只是在一旁听。领导来检查工作,我都是默默的在后面工作,避免和领导见面,能躲则躲。我这是怎么了?曾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不爱在人多的地方。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待在家里,喜欢一个人相处。
读了这本书后,我回想过去的人生,好像也没那么糟糕。和婆婆公公一起生活了20年,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家里和和睦睦的。老公很爱我,结婚20年了,我们依然有当初热恋时的依恋。伤心时有老公结实的肩膀,无助时有老公温暖的怀抱。老公习惯了过马路牵着我的手,我也习惯了被老公温暖的大手牵着。女儿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成就,但她好像从来没有过叛逆期,因为她从不对我发火、生气。
引用书中一句话:“我虽然并不完美,但我这样也挺好的。”
是的,别再小题大做了,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把每一天当成生活中的最后一天来活,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消失,重要而美好的事物就会自动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