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一、生活的更新通过传递
生物和无生物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生物不能胜任无限期自我更新的任务,生物会消亡。
社会群体每一个成员的生和死的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决定教育的必要性。人生来不仅不了解,而且十分不关心社会群体的目的和习惯,必须使他们认识到它们,主动地感兴趣。教育,只有教育能弥补这个缺陷。社会通过传递过程而生存,这种传递依靠年长者把工作、思考和情感的习惯传达给年轻人。人类的幼年连很多低等动物都不如,甚至维持身体所需的力量必须经过教导方能获得。那么,对于人类一切技术、艺术、科学和道德的成就来说,就更需要教导了。
二、教育和沟通
生活需要传递,传递就离不开教育和沟通。只有通过教育和沟通才能把经验传递下去。
社会不仅通过传递、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简直可以说,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一切沟通都具有教育性。
三、正规教育的地位
随着人类的发展,知识的累积,人类不再能靠模仿获得生存的本领。必须要有正规的教育才能将知识传递下去。但是正规的教育有可能脱离实际的社会生活,陷入冷漠和死板,变得抽象和书生气。所以杜威提出,教育要在正规和非正规之间保持平衡。实际上这里已经提到了杜威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要在“做中学”,不能把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
其实杜威提到的问题也是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与实践脱节,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厌学,觉得学到的东西无用。现在很多教育专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努力弥补现代教育中的弊病。如干国祥、魏智渊等人开发的全人之美课程特别注重行动地学习,读写绘课程、游学、戏剧表演等课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习。
第二章 教育是社会的职能
教育是社会的职能,意思是说,唯有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一、环境的性质和意义
青少年在连续的和进步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需具有的态度和倾向的发展,不能通过信念、情感和知识的直接传授发生,他要通过环境的中介发生。也就是说教育是要通过环境才能发生的。
环境包括促成或阻碍、刺激或抑制生物的特有的活动的各种条件。这里的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活动和别人的活动联系起来,他就要有一个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怎样培育未成熟的成员。社会环境塑造他们的外部习惯。塑造人的外部习惯有两种,一是训练,一是教育。训练和教育的区别,在于,训练只能引起外部行动的变化,而教育不但是外部行动的变化,更是行为的心理和情感倾向的变化。
环境对人的作用还得借助语言,语言对获取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语言由可以相互理解的声音构成,语言的意义依靠和共同经验的联系。
三、社会环境的教育性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和情感的倾向。这些活动能唤起和强化某种冲动并具有某种目标和承担某种后果。社会环境无意识地、不设任何目的地发挥着教育和塑造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语言习惯,一个孩子出生后,周围亲人的语言对他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通常是母语说得最好。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被抛弃到动物的世界里,那他可能发展不出语言能力。如狼孩。
第二是仪表,这里的仪表指的是言谈举止,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
第三是美感和美的欣赏。如果眼睛长期接触美的事物,审美能力自然就会培养起来。而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俗气的、没有秩序的和装潢很差的环境里,他对美的感知能力自然很难培养起来。
四、学校是特殊的环境
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学校是明确根据影响其成员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倾向而塑造的环境典型。
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是简化和安排所要发展的倾向的许多因素;二是净化现有的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三是创造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
2018/2/8
PS: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打卡第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