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的山水一路驰奔,飞星流月,葱葱茏茏,寻寻觅觅,于古镇监军开阔处,领闻战鼓之声,烘托出小城永寿。
小城不过三四万人,在祖国的版图上仅是一个小点,但这里浓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息却非大城市可比。街衢逼仄,人烟稀疏,正好为南来北往的熟人朋友提供偶遇的机会。一见面,先不着急开口说话,男的,几支香烟散过去,彼此为对方点上,兄弟之间轻拍肩膀,骂骂咧咧;女的,执手寒暄,聊着新买的衣裳,笑语盈盈间,幸福感从眉间微漾。谁家有红白事,同事朋友必倾力相助。遇有得急症者,小城人争相用手机众筹捐款。你问又不认识那人,为啥帮他,他微微一笑,只是不语。
我属于每天早晨上班较早的人群。晨风为我开道,行走于众梦之上。小城烟火气息从一碗粥开始。腾腾的热气是生命的元气,激扬每一个起舞的日子。路边早点摊早就支了起来,豆浆油条、稀饭豆腐脑,羊肉泡馍。叫卖声不绝于耳,最有特点的是“豆——腐——脑”的叫卖声,醇厚悠长,极具韵味,仿佛在戏班子里练过。先不说这豆腐脑味道如何,单听那富有音乐美感的叫卖声,已有了几分好感。循声找去,要上一碗豆腐脑,两个蒸馍,可就着吃,也可蘸辣子油吃,吃完若不够,再来个辣子夹馍,嘿!别提有多美了。
路上多是上学的孩子和做生意的摊贩。他们都带着好心情开启了一天的生命课。时节属春,清明已过,雨不时调皮一下,弄出一首撩人的《春晨早行》。而我亦夹在这疾行的人群之中,聆听鸟鸣的婉转,童声的啁啾,内心涌动着生命的美好。上班途径一条小巷,两边是寻常人家,朱漆大门,绿树环绕。墙里边的秋千想必早已在东坡的诗词里老去,只剩下墙外行人,用早春的脚步奏响梦一样的黎明。时间尚早,索性伫立巷口,身后是街道,前面是小巷人家。巷子很静,偶有人语,或是母亲叫孩子起床的声音,或是夫妻吵架的骂娘声,或是眠者的呓语,皆如家乡的晚炊,摇动大地上最美的抒情,都叫人感到生活的真实,烟火的动人。
被孩子们上学的队伍裹挟着,一路向北。至永寿广场,在花木深处,赫然立着一座校园——永寿县逸夫小学。如果说永寿的山水是一方方储满湖光山色的砚台,山民们蘸润其间,书画着人生的水墨丹青,那么逸夫小学就是丝路古驿上那最灵动的一方。
书香逸小,春天最动人。三四月的校园,花木正盛,撩拨着春日的烂漫时光。樱花一声令下,用粉白的色彩,高贵的气质打开了逸小的春天。花期虽短,但开得脱俗。徜徉树下,见那一个个花瓣集合于枝头,互相拥挤,却始终向着天空,粉的像锦缎,白的像伞房,温婉的女子和着轻盈的梦从远方款款走来,这样的想象不知可否?少年郎飞扬的书声,落在微雨的樱花树上,打湿一帘幽梦。学生们课余来到樱花树下,拾起昨夜风雨吹落的花朵,面色凝重,似有心事,莫非《红楼梦》里的《葬花吟》拨动了她们的心弦,而于此领受了伤怀之美。其实,少年人天真烂漫,本无多少心事,这许是我的猜想吧。樱花令调动校园的花木。红叶李、紫藤、月季等,先后从春天的客栈出发,骑着梦想的白马,仗香远行。月季太艳,樱花太烈,红叶李太俗,紫藤刚刚好。它紫而不艳,淡淡的紫色花朵缠绕于文化长廊之上,将高贵与典雅轻轻放进少年的心里。疏淡相宜,寂静在院子一隅,开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校园的春天固然美丽,但毕竟美的事物都是易逝的,一夜风雨,摇落一树哀愁,不禁记起南宋诗人蒋捷的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春愁引发了我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渭北的山山水水,小城的点点滴滴,都融入了我的生命。流连于小城烟火之美,缱绻于校园书香之味,思绪越来越浓。
人之一世,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或如海粟,或如蜉蝣,皆是匆匆过客,所以古人才会秉烛夜游,追寻生命的感动。生命,生命,该如何度过才是对年华的不负。历史上那些仰望星空的人,自始至终保持着生命的敬畏和生活的热爱。耶稣、佛陀、苏格拉底、孔子......他们用一世才情,满腹热肠,成就了乱世里的清流。先贤们亦活在俗世,但并没有为俗世所累,而是爱着这人间的烟火,爱着那星空的浩瀚,灵魂才得以升华。屈原以香草美人装饰生命的窗棂,以楚辞楚韵歌哭大地的悲悯,向世人证明了什么叫暗夜里的灯火。屈原应该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具重量的那艘夜航船。司马迁为了理想和美,奋不顾身。太史公修史,除过职责因素,我想,更多是一种生命的催促。在这些古人眼里,人生苦短,修短随化,若能以手中之笔掀动生命之帆,在生命长河上留下一道波痕,亦生而无憾。他们于生命的热爱化为一篇篇血泪交迸的诗文。这些动人的文字背后应该闪烁过芳华易逝的泪光。
曾读过一首叫《生活》的小诗:“我珍爱过你,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舔一口马上用糖纸包上,再舔一口。舔得越来越慢,包得越来越快,现在只剩下我和糖纸了,我必须忍住:忧伤”。之所以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它说出了生活中难言的疼痛。珍爱生活,用一滴露水平衡现实的苦涩,用一份眷恋消解人生的暴戾。由此,我又想起了远在北宋的那枚暖男,面对一贬再贬的厄运,他吟出了超脱飞扬的生命。“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超然台上望江南,生发出淡淡的烟火气息,于穷乡僻壤间依然饱满着生命的丰盈和精彩。一壶酒,一卷诗,一盏茶,铺开中国文化独善其身的壮丽画卷。
芳华易逝,抚摸先贤们远去的背影,不必“把栏杆拍遍”,亦不必“江海寄余生”,只需激扬生命中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就着醉人的小城烟火,听着迷人的少年书声,趁芳华尚在,珍爱生活,追寻生命中的那份感动。(作者系逸夫小学教师)
2018年6月10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