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华大学110年校庆(每年4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清华大学的校庆日)。
就在前几天,清华校友、一位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
在清华大学说:“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要有这个自信。”
大师是大学的精粹,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清华大学就是一个大师荟萃之地。
下面是清华大学博物馆珍藏的数十位
曾在清华任教的大师和他们培养出来的大师的手札,
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陈岱孙、叶企孙、钱伟长、王淦昌、陈寅恪、赵元任、钱钟书、杨绛、林徽因……
他们的名字,个个都如雷贯耳。
一起来欣赏吧:
梅贻琦
叶企孙
王国维
陈寅恪
赵元任
梁启超
梁思永
林徽因
钱伟长
冯友兰
华罗庚
顾毓琇
钱钟书
杨绛
朱自清
闻一多
郑振铎
王淦昌
曹禺
陈岱孙
陈梦家
费孝通
季羡林
李济
傅增湘
周培源
黄万里
张岱年
进入清华,就意味着进入一个伟大的、光荣的传统中。这个传统几乎是清华与生俱来的。
清华诞生在我们民族衰微、国运艰难的年代里,一批对国家、民族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学校的先驱们,把救亡图存、爱国奉献的精神牢牢地刻入清华的历史中。
促进民族觉醒的五四运动,反对军阀统治的爱国运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反对专制黑暗统治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等等,每一个事关民族兴亡的重要关头,都能看到清华人的活跃的身影,更有许多热血青年为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与这种革命传统相关的是,清华很早就建立了党组织,而且党组织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革命的传统,革命的组织,一大批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在清华成长起来,成为新中国国家管理、经济建设的栋梁之才。
清华不仅仅是一个学校。这里的人们曾担负着国运的兴衰,这里的亭台楼榭记录了中华百年风云激荡的历史。许多伟大的头脑曾在这里思考,许多矫健的身影曾在这里穿梭。
一代代的人来了,又走了,唯有伟大的传统永远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