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工具?
作 者:文刀
公众号:做到洞察即做到
简 书:做到
时 间:2017.11.07 00:12-00:59(2PT)
引子
《第五项修炼》P67
使用非系统性的解决方法,会带来长期的、更具有潜在危害性的后果,那就是对该方法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欠考虑的政府介入措施不仅是无效的,它们还是有“毒瘾”的,也就是说,会引起更大的依赖性,从而削弱当地人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好问题
我曾在跃迁核心群里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好工具?
在读《第五项修炼》第四章“法则5 疗法可能比疾病更糟糕”时又想起这个问题,不妨再问自己一遍:
对你而言,什么才是好工具?
须臾不离与若即若离
李笑来老师是这么评价工具的:
真正的好工具是不会让你粘着它,而是让你远离它。
怎么理解呢?
@文刀 任何工具就像是武功秘籍,有形式和心法两部分——我们看得到的不过是武术招式而已。
工具的心法,古典老师称为“工具价值”。即工具心法的关键在于目的:
你用这个工具到底是来干嘛的。
简化就是目的
如果是为了方便做事——简化行动,提高效率,那工具是得“须臾不离”,不过是和事件粘在一起。导致的结果就是你把这个工具和相应的事件绑在一起,没了这工具事情就干不好,至少会出现效率降低的情况。
也即,你做这一类事情时都会特别依赖这种工具。即便有其他高效的解决方案,也会因为工具依赖而产生较大的启动阻力,使得自己回归阻力小的原工具。能力提升才是目的
如果是为了自我成长,那么就应当通过使用工具来了解工具的机理——脱掉工具的“形式”外衣,找到工具“心法”内核。
“形式”容易看见,但容易僵化;
“心法”可塑性很强,可以迁移到他物上使用。
知道了工具的“心法”,自己就可以用这种心法去改造其他工具。这样,虽手中无剑,但诸物皆可为剑——这才是人剑合一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下,人和工具的关系就是“若即若离”。好像不怎么用这种工具,又好像时时都在用它。
总结
讨论工具的好坏是需要从目的出发的:
目的不同,好坏的判断标准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工具本就是为提高效率而生,如果对要处理的事件背后的能力不关注,那么完全可以全权交给工具处理,怎么简单怎么来。
如果关注事件背后的能力,那么就不能依赖工具,而是通过可以有效处理相应事件的该种工具发掘出工具的设计思想来,使得自己能够制造工具。
所以,我想可以这么问自己:
你到底是想——单纯用工具处理这一类事件,还是想自己根据这种工具背后的思想创造新工具来处理更多事件?
- 我是文刀,以文为刀的文刀。
- 这里是 『联机共读』系列,本文是『联机共读 | 第8期:《第五项修炼》』第三天的读书笔记。
- 如果对文刀有兴趣,不妨点个关注,让文刀陪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