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不巧我有三个朋友都遇到了类似的困扰,他们互为彼此的升级版,但都问了我同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离成功更进一步?姑且用字母表示他们吧,小A刚刚本科毕业,学校一般,文科专业,收入不高,月光族一枚,正在寻找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以便能在杭州买房,可是能达到他期望值的公司都只招聘名校的研究生,理由是哪怕是名校毕业的研究生都多得挑不过来。小B是名校本科毕业生,工作半年后离职在家,全职备考,期望CPA考出来以后找一份比之前更好的工作,可是不巧结果出来偏偏没有及格,既损失了工作经验又没有新的筹码,回到原来的公司已经机会渺茫,更好的工作还没有着落。小C毕业后在四大工作4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平时几乎没有时间休息,身体已经像磨损多年后破旧不堪的机器,想换一份朝九晚五且收入不低于当前水平的工作,可是世上安得两全法?他依然在观望中。
他们面临的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寻求一份比现在收入更高的工作,可是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幸成为任泽平。我问他们喜欢做什么,他们都没有表示出特别的偏好,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爱好在收入面前不值一提,重要的是得赚足够的钱才能买得起房子,将来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如果留不下来所有的想法都是空谈。可是我真的不善于给朋友规划成功的蓝图呀,于是就给他们讲了个故事:
稻盛和夫因为小时候患过肺结核,所以立志要考医学专业,可是成绩不合格,没有考上,只能读了有机化学专业,1955年大学毕业时,因为不是名牌大学,又没有家庭背景,于是在系主任的联系下去了一家生产陶瓷的公司工作,而这家公司没钱,总是拖欠工资,更不要说什么奖金了。他27岁的时候自己出来创办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他虽然不懂陶瓷,但是他有做事情的想法,于是招了一群有能力的员工一起共创大业,还把业务发展到了美国,美国人一开始也不认可他的公司,但是他从不因吃闭门羹而退缩不前,而会潜心思考生意谈不成的原因,最后他发现原来是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通信市场处于电电公社的垄断之下,他对比了日本和美国的话费,发现日本的话费相当昂贵,于是他决定为降低日本民众的电话费而创办一家通信公司,他虽然对通讯一窍不通,但是他从电电公社挖来了技术出身的千本倖生,又在千本倖生的召集下,来自电电公社和民间热衷于通信事业的一帮人就这样聚集在京瓷的迎宾馆里筹划大业。而他创办的第二电信和京瓷集团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了世界500强。他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则皈依佛门,冬天穿着草鞋在冰天雪地中行走。如果有人问他为什么经商这么成功,还能抽离得如此果断。他一定会回答他不论做什么都为了践行仁爱、利他和回报社会的信仰准则。他在他的书里面写道:“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种磨难。有人成功了,觉得自己了不得,态度变得令人讨厌,表示其人格堕落了;有人成功了,领悟到只凭自己无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就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而真正的胜利者,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利用机会,磨炼出纯净美丽的心灵”。
稻盛和夫坚持在公司中不用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更不用有资深背景的人。在他看来,这些通常让人们引以为傲的东西,恰恰是专注做事的障碍。如果不能调动全身的感觉和能量潜身于细节之中,就不会有持久的热情和到位的思维。如果我们还在为明天的工作忧虑,是不是因为缺乏到位的思维和持久的热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