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上一次读这本书还是在大四毕业前夕。
那时候毕业论文已经完成,距离毕业答辩尚有一些时日。
那是2003年六月,东北大学的校园,充斥着和新冠肺炎一样的另一场疫情——非典所带来的人心惶惶,以及对前途未卜的命运的隐隐担忧。
2003年我豪情万丈,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感觉真的拿起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就可以撬动地球一样。
那时候读起《月亮与六便士》,很是不以为然。人当然是要追逐理想的。什么东西能让我们苟且?又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自甘平凡?
那时候也曾默默地思考过将来,也许是2025年左右吧,那时的我想必已经是一名出色的作家,早已写出了和《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一样出色的作品,在中国文坛狠狠放了几颗卫星。
如今,当年眼中遥远的未来已转瞬即至。我不是作家,只是一名国企普通工人,拿着勉强糊口的薪酬,甚至不曾为了实现理想而扎扎实实地奋斗过。
现在突然明白了斯特里克兰德的伟大。
在不曾拥有任何物质生活的大学时代,畅谈理想,遥望月亮都轻而易举。只有当人真正有了家庭,有了六便士所代表的稳定收入,才会真正知道放弃眼前习惯的一切所付出的代价。
此生我或许注定平凡。
比这更为可悲的是,一直被我寄予厚望的孩子,恐怕也将注定平凡。
我们永远无法把心目中那幅梦想的画卷转变为现实。
我们又有什么力量来嘲笑那些为了梦想而努力却最终失败了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