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之下,最早一批崩溃的多是那些毫无积蓄的人。
试想一下,如果一直不上班,你的存款能撑多久?
这次疫情给很多人的教训是,熬过这次之后,真的要学会克制欲望,多给自己攒钱了。因为当意外到来,你的存款,不但是你生活的底气,也是你为人的底气。
前段时间,新闻热搜,说某地高速公路取消了人工收费,取而代之的是 ETC 电子收费系统,然后一直在收费站工作的员工受不了了。
36岁,突然失业,除了收费啥也不会,脆弱性实在太高。
虽然残忍,但未来这种事只会越来越多,很多看似稳定的工作、环境,其实都充满脆弱性。
看到一句话说: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长期停留舒适区,放弃成长,当意外到来,你会毫无反抗能力。
应对生活中的意外,最好的反击,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用行动应对变化。
只有不停成长,做终身学习者,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他说他有一个同事,38 岁了,面临着一个问题,眼看合同马上要到期了,公司却不想和他续签。这下麻烦了,他在华为,如果去其它地方,哪里找那么高的工资?
如果没有高薪,房贷,车贷,孩子教育,各种开支,怎么办?
如果换一个工作,待遇落差太大,也会受不了。
所以,我们很需要学会未雨绸缪,建立自己的反脆弱结构,降低自身脆弱性。
我们可以在本职工作之余,挖掘一下自己能发展的副业:比如学习理财,增加自己的睡后收入;比如做好ABZ计划,拥抱不确定性等等。
假如现在你是程序员,未来却可以跨界发展为作家、投资人。
有些知识,你不去接触,不去学习,你真的会不懂、不知道。比如理财知识,比如心理学,比如两性情感相关知识,等等。
只有自己接触了,学习了,实践了,才能有更好的认识。
以前我不知道理财,对基金,股票知识一窍不通,因为总是听说炒股多数赔钱,感觉像赌博一样,就很少去碰它,然后还真是你不理财,财也不理你。
如果工作后就开始学习理财相关知识,然后付诸实践,每个月拿出一点钱进行定投,现在肯定赚到不少钱了。
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将攒起来的钱的 70% 用来购买指数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如果你每年能有7% 的回报,那么 10 年左右的时间,你的资产就可以翻一番。
理财是有技巧的,挑选性价比高的基金每月定投,不出意外,年化收益 10 % 以上还是很容易达到的。
定投自己收入的这个比例视个人情况而定,有个不错的算法,就是拿 100 减去你的年龄,比如你 30 岁,可以把自己 70% 的收入都存入股指基金中。
指数基金 ETF 的买卖和普通股票一样,非常容易。至于定投,也就是说,每隔一段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两周,或者一周),你就用固定数量的钱买ETF,不论股市涨跌。如果股市上涨,同样的钱买的股票数量少。如果股市下跌,同样的钱买的股票数量则多。这样一来,平均的购买成本就比较低。
当然,一个人能做到这一条的前提是,要相信股市。大部分人在股价上涨时会觉得股票太贵,试图等待回调的时机,但是估价可能永远达不到心理预期。当股价下跌时,很多人因为恐惧不敢购买股票。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当傻子,做到股市涨也买,跌也买。这就是定投。
自从出现股市到目前为止,股市指数不论如何下跌,都会涨回来,因此你只要投资整个股市,而不是投资单只股票,就不必担心短期账面上的损失。记住,公司会死,但是商业不会。
生活太现实,俗话说,“穷在大街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你是谁,都需要努力多攒钱。
钱不是生活的目的,钱却可以让你更强大,让生活更有意义。
巴菲特说,钱是为了让你做想做的事,而不是为了让你无所事事。
自己强大了,才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比如造福社会。
学习理财知识,现在就开始理财,努力提高赚钱能力,在金钱上面,做到开源节流,相信我们终将富有!
另外,对待花钱,要精打细算。花钱做事的时候,把各种因素考虑进去,经济上,不要失控。
再有,不要透支消费,尽量不要花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一个透支未来的人,会让好朋友离自己而去,因为他们害怕你透支到他们头上。一个花钱如流水的人并不会结交更多挚友。即使你把钱花到他们身上,也只会招来一些臭味相投的酒肉朋友。
接下来我要关闭蚂蚁花呗了,然后想办法开辟“新渠道”。
最后,对任何人来说,相比成功,维持善心更重要。我非常赞赏这句话——“It's nice to be great, yet it's great to be nice”(成功固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做个好人)。
如果将来有钱了,我希望把它用到正道上,让它对社会产生正向效果。
2020.02.26 19:06
上海 2号线江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