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就像一个万花筒,是多面的、五彩缤纷的、琳琅满目的。小时候我也很喜欢拿着万花筒翻来覆去的去看里面万变的形状和漂亮的花纹。长大后慢慢懂得了比喻人生如万花筒,应该说的是比较人生的无常和看事物的视角吧。
今天的故事,是从一个纯真无邪的小女孩说起,说她纯真无邪,我指的是她的内心。但她表现出来的像极了一个坚强的女汉子。自信满满、阳光活力、能言善辩、朝气十足、才气万分、美丽而善良,懂事而有趣,生活、工作、家庭、朋友都照顾得好好的,看起来十全十美。可实际上,她却全是一个孤独的女孩,看起来跟很多人热闹,但更多的时候,她把自己一个人关起来,躲在孤独里,她怕极了那份凄凉,那里还有一份寒冷。但她却无能移步离开。她的家庭并不幸福,因此她为家里付出了她的所有,但她却没有得到那么一丁点的被在乎、被呵护和被疼爱。对朋友她也永远付出一片真心,但得到的伤害却比对方的给予和懂得多得多。唯一工作上,她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一些数字上的上升,会有一点点的成就感。但实则,在工作上,她也是默默的付出,表现出来的真实,老板也未必喜欢。所以她一直都是一种模式,苦苦的付出,祈求别人给她一点点的爱和温暖。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尽可能的努力把自己经营的好一点、再好一点。对别人真诚一点,多付出一点。企图换来别人对她的一点点看见。然后呢?她好凶啊、她好强势啊、她好坚强和独立啊,以至于别人没有想要给予她和保护她的想法,所以她永远都是给予付出的那一方。
走进她的内心后,看到了这样一段。原来小时候的她,是一个非常纯真、乖巧、听话、懂事的小女孩。但父亲长期出差,基本上在她的记忆里8岁以前都没有印象。妈妈一个人带着她。妈妈是一个性格上很弱很弱,前怕狼后怕虎根本没有活出自我的人。妈妈也有很多的自卑。一个人带着她很辛苦,老公不在家,还要工作。于是,妈妈只能委托街坊邻居帮助带着她,妈妈有事的时候,就送到这个亲戚家和那个亲戚家,或者把她一个人锁在家里,下班再回来开门,基本是靠百家饭和大家的帮忙,渡过的日子。
所以小时候的回忆在这个女孩的记忆里,是无光的、恐惧的、缺少陪伴和关爱的。要命的是送到亲戚家的时候,亲戚永远对自己孩子比对她好,还有两次亲戚的疏忽让她差点被拐卖掉。全家出动才把她找回来。所以从小这个小女孩无比的乖巧、懂事、承担和讨好。爸爸难得回来一次时,她一个人步行十分钟去车站接爸爸,有时候还要等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上幼儿园时,老师发的饼干,她舍不得吃,她放在口袋里带回来给妈妈吃,晚上到家里拿出来时,饼干已碎掉。幼儿园放学,妈妈把她托付给亲戚接送,遇到个不靠谱的亲戚,大冬天,天黑都没有来。她一个人抓着铁门望眼欲穿,诸如此类的经历太多太多,但她就体会到了社会的冷暖、所以她的思维模式里因为害怕、恐惧,所以她认为拼命的付出才能换来别人对她的好。她觉得自己深深的不够好、不如别人、不配得。这样的意识根深蒂固。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由内在的行为意识驱动的。这个小女孩正是有了这样的童年经历,所以有了这样的认知。才有了第一段我描述出来的,她的内外的状态。拼命的给和拼命的保护自己。悲哀的是她给出了她的全部,就差给出她的命了,她也最终未能如愿如偿,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她从未陪伴过她自己的那颗心,那颗心早已死掉了。
幸运的是,老天不会放弃每一个天使,老天让她遇到了她人生中的一位导师。 导师用爱看到了她的内心,让那个死寂的心开始苏醒过来。从耐心和爱去陪伴她看到她自己原来有那么多的才华、引导她去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支持那个小女孩一点一点的活过来。开始慢慢的看到自己,开始欣赏自己。
现在的那个小女孩已开始慢慢走出来,慢慢的让冰融化开始活过来。慢慢的看到了自己不同于所有人的美和才华,开始去发挥她的天赋。没有想到的人,她不仅让自己活了,也带着身边沉睡的人们开始醒来。我听着她的故事,甜甜的笑了。我看到了她的与众不同。我看到了她的独一无二。我知道她会一步一步的积累力量,走向她所希望的生活,成为那道光和那份爱。
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是否也和我一样在笑着流泪 ? 是否你对她的看法,会因为她的故事而让你发生一样改变。
我身边会遇到一些武断的人,听话听一半,就开始下结论,而且还是斩钉截铁的结论。这些结论多半除了它自己觉得自己了不起,旁人对它只是附和。还有一些自认为自己经验很丰富,一看就知道,但其它往往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出结尾。
是啊,看一个事物往往我们都在用一个视角去看,看到的都是你的位置。所谓乐观、想得开的人,都是可以在低能量的视角里能够迅速转化视觉。就好像一个大公园,有花房、有厕所,而你却用眼睛死盯着厕所,不愿移步到花房,因为看到的就只有是厕所。
亲爱的们,你们还要相信你的眼睛吗?你看到的真的是对的吗?多看看背后的故事,我们一起移步到花园,观赏各种与众不同的花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