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已过半,全国气温势头依旧高涨,但是有了“伏天三宝”空调、WiFi、西瓜的陪伴,今年这个长达40天的“三伏”也并没有那么难捱。
当我们的躯体“沐浴”在冷气之中时,却忽略了我们的情绪正“暴露”在暑气之中,很多人因此“情绪中暑”,不时肝火大动、心火上炎,怒海生波……
生气:伤身、伤神、伤感情
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延误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是,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心理学家通过病例分析发现,长期应激不良会造成身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偏头痛、哮喘、大量脱发等疾病。
另外,生气对精神的消耗极大,有研究表明:一小时造成的身体与精神消耗,相当于加了6小时的免费班!
除此之外,生气有8大致命危害!!!(还好有化解方法)
01
伤肝
生气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
建议:生气时喝杯水。水能促进体内的游离脂肪酸排出,减少毒性。
02
长色斑
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头部,因此血液中的氧气会减少,毒素增多。而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从而出现色斑问题。
建议: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做深吸气,双手平举,来调节身体状态,把毒素排出体外。
03
细胞衰老加速
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这时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气最少,对脑细胞不亚于一剂“毒药”。
建议: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做深吸气,双手平举,来调节身体状态,把毒素排出体外。
04
胃溃疡
生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上,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还会引胃溃疡。
建议:每天多按摩胃部,缓解不适。
05
心肌缺氧
大量的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会使供应心脏的血液减少而靠造成心肌缺氧。
心脏为了满足身体需要,只好加倍工作,于是心跳更加不规律,也就更致命。
建议:尽量微笑并回忆愉快的事,可以令心脏跳动恢复节奏,血液流动趋于均匀。
06
引发甲亢
生气令内分泌系统紊乱,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久而久之会引起甲亢。
建议:放松坐下,闭眼,做深吸气。
07
伤肺
情绪冲动时,呼吸就会急促,甚至出现过度换气的现象。肺泡不停扩张,没时间收缩,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放松和休息,从而危害肺的健康。
建议:专注、深而缓慢地呼吸5次,让肺泡得到休息。
08
损伤免疫系统
生气时,大脑会命令身体制造一种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皮质固醇。
这种物质如果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阻碍免疫细胞的动作,让身体珠抵抗力下降。
建议:回忆自己做过的好事,尽量平和心态。
生气时不该做什么
气大不仅伤身,生气时若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还可能会造成很多严重后果,导致伤人伤己。
不要运动:易增加心脏病风险
人们常用运动来发泄怒火,但这很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日前,美国心脏病协会学术期刊《循环》指出,生气时运动,可导致一小时内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两倍。
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董鹏表示,生气时人们的交感神经较为兴奋,会让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使得心脏做功增强,更易疲劳,增加心脏负担,心脏病发作风险自然就会增高。
不要吃饭:易消化不良
人们常说“气得胃疼”,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闫雅更表示,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生着气吃饭,极易导致消化不良。
同时,生气时大吃大喝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极易发生胃炎、胃穿孔、胃溃疡等疾病。因此,生气时不要勉强自己大吃大喝。
学会这几招,给你的情绪去去火
据统计,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剧烈波动的比例会急剧上升。
学会以下几招,给你的精神“乘个凉”~
1
充足睡眠,降肝火
良好的睡眠质量,对解除焦虑情绪十分重要。晚上11时至凌晨1时,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
这段时间如果不睡,等于强迫肝继续分解工作,能量无法贮藏,造成肝阴虚、肝火上升,就容易疲倦、气虚体弱,精神容易不济,情绪也大受影响。
2
适度运动,放轻松
当你倍感压力时,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心智实验室研究表明,阅读能使压力水平降低68%,听音乐能降低61%,喝茶或咖啡能降低54%,散步能降低42%。
3
少吃冰凉,多喝水
闷热天气体内水分丢失较多,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喝水,少量多次饮水比较好。
每天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时左右、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这四个“最佳饮水时间”要饮用 1~2杯白开水,运动或洗澡后也应及时补充水分。
此外,可以多吃些蔬菜和水果,既补充了水分,又提供了必要的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
4
注重养身,也修性
养生专家都强调“身心要双修”,身体不好易影响心理,而心理急躁,身体也会慢慢衰弱。
当你焦虑时,你可以运用调息法,闭上眼睛,保持精神集中,深吸一口气数“一”,呼气再默数“二”,也可以—个呼吸默数一,数到十再从头开始,周而复始。
如果持续出现情绪失控,难以排解,可到正规医疗机构找心理专家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