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发现做总结是个好习惯。
做总结是个好习惯
作者:李雪含
做总结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第一次发现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学英语考四级和做公众号推文的时候,认真做一个总结,就能把这两件事区分出轻重缓急来,从而更好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第二次发现做总结是个好习惯的时候是带京东校园的校园团队的时候,刚开始的一盘散沙,一度以为这个团队要散的时候,通过总结出来适合我们学校的团队职责,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培训,从而让这个团队的运转稳定下来,现在已经是一种骄傲了,听说上次活动他们做到了东北区第一。
第三次发现做总结是个好习惯的时候还是在京东校园带团队的时候,做活动物料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通过活动总结,把经验都整理出来,形成这个团队的经验财富,这样后续的人来做就有了模板参考,可以很轻松上手。(他们也的确没让我失望,这学期总是很热闹的在策划活动)
通过做总结来提升自己,这也是写公众号的一个动力。
不同的地方总结的方式和形式以及目的都不一样,但是对于个人总结来说,表现弱点才是更重要的,因为只有弱点突出出来,你才知道接下来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我不清楚看这篇文章的人了不了解一个规律,叫做:边际效益递减。
用图来说就是一个类似凸形的抛物线,解释起来就是前期在优势方面投入会获得较大的提升,当投入到一定程度A时到达效益最高点,这个增长率是看切线的,这个增长率是先高然后变低,最后平缓,超过这个最高效益后的投入甚至可能降低整体的效益。
换一句话说:你在数学上有天赋(满分150),从30分提升到120分,在这个过程提升到90分是 很轻松的,多会一个题型就能得到提升,但是从90到120就需要付出很出努力,还要细心。至于120到150就是看天分以及更努力的付出了,这就是边际效益递减。
这个时候,你学到了110,这时候你是继续投入到数学,还是换一个方向把精力投入到化学这个弱势学科上呢?
做总结的目的就是这样,找出自己想要解决的弱势方向,然后想办法解决它。(暂不讨论专业能力的问题,即使是专业能力突出,还有一个附属节能带来的边际效益问题。)
做总结最重要的是可以衡量的标准,从而可以和下一次的总结做对比,找到更好的努力方向,以及发现边际效益的边界。
可衡量的标准,简单来说还是定性和定量。
定量是数量,比如我的个人号,2017的年终总结是23粉丝,最高阅读600,那么18年呢,是不是可以规划一个目标,年终总结得到一个18年的数据来做对比,甚至可以从后台调出详细数据来找到那些内容更高阅读,从而优化下一年的运营?
定性,比如一些证书,一些专业技能,像英语,翻译,excel,掌握的能力如何,能做到什么?
简单就先这样吧,图书馆到六点关门,我还要看一点资料,留了一个多月的稍后阅读没有看,顺便做个笔记以及整理一下18年的目标。
我想给你看看我余生的漂亮。
总之,只有做总结了,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做到了什么。
当你回想起来17年,想不起来自己做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没有一种白活了的冲动?
做总结的一个边际效益就是消除一部分的焦虑,认清自己,以及找到解除焦虑的途径。
++++我此时还是一个无业游民,比较影响社会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