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意义吗?如果有,是什么?
这个问题从我学哲学开始就困扰着我,如今已毕业几年,但仍旧没有答案。
只是,求学期间,这个问题是学问端的,终究的形而上的,跟现实无关,跟生活无关。
如今,这个问题出现,却总是在我陷入情绪低谷时。如果内心顺遂,是考虑不到这个问题的。
这本身就值得深思。
难道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已经从形而上转向形而下了?这是否意味着我在走进生活甚至拥抱生活?
考大学时,被调剂,意外进入哲学专业,刚开始总觉是英雄不得志,后来逐渐发现,一切或许都是命中注定。
我总觉得自己的记忆开始的很晚,小时候的事能记住的寥寥无几,但有一个画面却总是清晰地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记忆中,我还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搬了个小凳子坐门槛边上,阳光耀眼,打在身上仿佛镶上了一层金边。我就那样怔怔地抬头看着太阳,整个世界就剩下我一人,孤独而又忧伤。
后来,多方求证,我才知道,当时我夜里发烧了,虽然打了针,但是第二天还有点烧,坐在门口晒太阳呢。
只是,阳光那么耀眼,我的回忆里却是那么寒冷的。
我想,那时的我一定是在想念在南方打工的爸爸妈妈吧,想念得不到回应,从此内心便有了窟窿,纵使日后多方弥补自己,终究不是原生态了。
学哲学的过程中,我曾多次试图从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角度解读自己的这段匮乏,但却发现,执拗其中,让我在哲学的象牙塔里走向了抑郁。
读研第一年,当我发现无法在哲学里寻求到答案时,我开始变得易怒。一方面,做着社会公认的、父母喜欢的学霸,一方面在内心煎熬着日益增加的悲伤,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得益于学校的一次偶然的实践活动,我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她身上的那股努力与韧劲,那种绝不服输的气质深深地打动着我,她带我去看了很多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让我明白自己已经拥有了那么多,也激发着我去发现自己的价值与宝贵,从此内心开始种下为他人付出的种子。
与其说是我在为别人付出,不如说我是在接受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善意与馈赠,就这样,我内心的窟窿渐渐补上了,于是,我没再继续读博。
如今,硕士毕业已有几年光景,生活的重心也逐渐从事业走向了家庭,内心时常感觉幸福而满足,整个人变得知足而感恩,渐渐的也不再去追问人生的意义了。
近来,情绪不是很高,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又在脑中浮现了,只是,这种浮现不再让我觉得紧张害怕,而是学会了自我调侃,还是过得轻松的,要不怎有这般闲情逸致去思考如此问题?
其实,我知道,这个问题或许终我一生都不会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与这个问题共存亦是一种美好吧。
不管怎样,对未来,要拥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和孜孜不倦的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