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拍客博主李子柒出名了。其实,她早就红了,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她在youtube上的粉丝量高达735万,以一人之力,区区100多条视频,吸粉量比肩全球媒体界巨头CNN,每条视频的播放量更是远超CNN的视频,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且,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youtube的粉丝基本是外国人。
然而,李子柒这次的出名是因为遭遇批判,而且是在国内。
对于这样一位超级网红,先是有大媒体点名表扬,说李子柒的成功,在于:热爱,爱生活、爱家乡、爱文化。通过她的视频,世界各地的人,开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言下之意,她的魅力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她的成功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成功。前面表扬声刚落下,后面议论声就蜂涌而至,观点异彩纷呈,李子柒这块网红地,立马成了各种问题的大众意见场。讨论是好事,春秋时期,之所以涌现大量的新见解和新思想,就是因为可以自由思想、自由表达,出现了空前绝后的“百家争鸣”现象。我没有完整看过一篇不管批判的还是表扬的文章,太费眼,还是留着眼神看那些更值得看的。从那些标题和网友的概述和发言中看到一些观点,多为批判,鲜有褒扬。
看这班人讨论起劲,我也凑个热闹,但我不针对任何一篇文章,因为刚才已表明,我没完整看过任何一篇文章,我只针对我概括出的观点。
有一班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输出落后的农耕文化,不符合文化自信的要求,愤愤然,就差没给她戴上辱华的帽子了。
这班人一定是认知上出了问题,受迫害妄想症发作,连大媒体的声音也失去了疗效。
何为农耕文化?百度百科云: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化有别于农业文化,前者范畴更广,涵盖传统农业社会的方方面面,决定了汉族文化的特征。农耕文化就是汉族传统文化的代名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说农耕文化落后,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你们口口声声的文化自信,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而后者专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文化,范围就小多了,比如农业技术、农业政策之类,凡是有农业的地方就有农业文化,但不一定有农耕文化。李子柒的视频中的确融入了些许中国农耕文化的元素,一箪一瓢,感念大自然的馈赠,一景一物,透着挑花源式的生活意趣。这可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也是打动了几百万外国fans的中国文化。试问,现今的中国有多少农耕文化的影子?莫非你们的自信来自于“一层层水田上高岗,一溜溜花裙迷花海”式的农业文化?
我当然知道,其实你们是想秀一秀现代化的肌肉,在大国复兴的号角声中,力量崇拜的传统被唤醒,嫦娥奔月,蛟龙入海,高铁四横四纵,高楼鳞次栉比,豪华酒店棋布星罗,辉煌成就令人振奋,壮丽征程催人奋进,科技、创新、都市、高速、消费,这些显然已成为这个时代无可置疑的信仰。
然而,人们已自觉不自觉地跌入了消费主义的漩涡,追求享乐,物质至上,生活看似富足,实则空洞浮乏,追逐着时尚的脚步,却对真正的美浑然不觉。正如《瓦尔登湖》里所说:“人们考虑的不是可敬的东西,而是受到尊敬的东西。大多数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的生活的舒适之处,不仅并非必不可少,而且还是人类思想崇高的确凿障碍。 ”工业经济把人变成了机器,人的个性变得模糊,在一个被技术统治的环境里保持其人的属性的能力似乎愈益可疑。同样是《瓦尔登湖》上的话:“几百万人都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但在一百万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是清醒得足以作出脑力上的努力,而在一亿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是清醒得足以过上诗意的或者是神圣的生活。”李子柒描绘的精致而质朴的生活,不正是在工业社会里沉浮、漂泊的几百万灵魂热切向往的诗意而神圣的生活吗?
听到最多的一种质疑声,认为李子柒的视频太假,不是农村生活的本貌,她就是一个用情怀包装的演员和一个兜售情怀的骗子。
看来他们那点少得可怜的逻辑知识实在无用武之地,既看不懂历史,又识不破传销,只配用来识别童话是假的,故事是编的。就连那个叫鲍鹏山的教授也自认高明,连发三个诘问:“你们相信穿着这样的衣服和发型能下田干活吗?你们相信下田干活后还能那样干干净净吗?你们相信一年到头干农活的还能这样细皮嫩肉吗?”我不禁要问:“你们对新闻的真实性都没有要求,为何对故事的真实性有如此偏好?何况还是故事性很弱的美食视频。”李子柒可从来没说过,她的视频描述的是中国农村的真实生活状况。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讲究一个意象,朦胧间意趣盎然。那些中国山水写意,那些传统戏曲,谁在乎像不像?真不真?而西方美学强调更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油画就注重写真,西方的电影也常取材真实故事。你们如果拥趸西方的审美,亲自而不是劳驾大媒体拍到真实的农村生活放到youtube上,上面那班人的受迫害妄想症岂不是要大大的爆发?
再说了,农民为什么就不可以是这样的?去古村走走,那些“耕读传家”的老祖宗留下的生活印记无不透着精致和讲究。我没去过国外,但我从《绿山墙的安妮》看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加拿大农民就过得很优雅:居所铺地板,进屋须换鞋,餐具要擦干,下午茶还有专用器具,女人们除了参加针线协会,还有读书会。我还看过一部日本的美食剧情小电影《小森林》,在那个青山环绕,几乎与世隔绝的偏僻山村,不只是闯荡过东京的女主角市子姑娘过得讲究,村子里的其他人都过得讲究。
再看看一边抵制一边摒弃的文化遗落之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不讲究。前些年回乡,看到一些村民家里,各式器物堆满整个屋子,夏天的时候,冬衣还挂在椅子上、沙发上,桌上也堆满东西,吃的、用的都有,地面上也是琳琅满目,有地里收获的,有鸡鸭吃剩的,还有用破掉的。
记得我小时候,早上起床后第一件功课就是扫地,大人们没什么文化,礼俗却一点不比有文化的少,教育孩子要如何如何,规矩多得很。从大人们那里得到这样一个印象,要是某人家里杂乱成这个样子,这家的女人是要被人取笑的。但我也清楚地记得,大人们的言行并不一致,在实惠和礼俗之间,会倾向于实惠,尤其是打理自己生活方面。大人们有句经典的口头禅:XXX有什么用?能当饭吃?是啊,这句话是父母那一代人一句顶万句的真理,没有什么诗与远方,只有眼前的一日三餐,所有的讲究都是铺张的点缀,无聊的品咂。
记得有一回,我在一只有着铺张点缀痕迹的破旧箱子里,翻出了一件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制作精美的绸缎夹袄,一问方知是父亲儿时的衣服。多年以后,每每看到红楼梦里描写衣着时,会不由得想起那件夹袄。出于某种情愫,我在达利丝绸给父亲、母亲和自己各买了一件绸缎襟衣,但几乎没看见父母穿过。抵制与摒弃之间,父母这一代人的美的能力,就像那件绸缎夹袄一样锁进了箱子。
我比较落伍,半年前才开始使用抖音,经常会刷到一些农村题材的视频,偶尔刷到李子柒,未觉特别,只是名字比较好记,也就记住了。我本无意抬高李子柒的价值,自己都丢了的东西,就别惦记着输出了。但也不妨视其为农村生活的美的觉醒,哪怕是那些粗糙拙劣的模仿者,也是在发出诘问:农民为什么就不可以过得优雅?于是,我想说:美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