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海清在First影展上的发声,请求青年导演多给中年女演员机会。
梁静也站出来说:”我们到了一定年龄,需要年轻导演来扶持!”
大S也在综艺节目里抱怨过,现在递过来的本子,有人找她演「王大陆的妈妈」。她觉得非常不可以接受。
要知道以前她演的可是言情剧里众星捧月的杉菜,怎么可以突然在电视里多了个20几岁的儿子。
一下把「中年女演员的困境」这件事带到了风口浪尖。大家都在喊,中年女演员没戏拍了!
这个时候,有个女演员站出来很坚定地说:我没有这种困惑。
她叫咏梅,很多人可能对她不是很熟悉,但她是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柏林电影节的影后。
这个奖只有三个华人女演员拿过,前两个分别是张曼玉和萧芳芳。
咏梅34岁才成名。
2004年,《中国式离婚》找到她,本来定的是出演女主角,也就是蒋雯丽那个角色。后来觉得不太合适,想要调整成女二号肖莉。
导演非常害怕咏梅会拒绝,女一换成女二,很多人自尊心上会受不了。几年前马苏在采访里就说过,自从演过女一号,就再也不接配角。
但咏梅很痛快就接下来了。
只要戏好,角色好,她就愿意演,不在乎是不是女一号。
早在90年代,她明确了自己要做纯粹的艺术的道路。
肖莉这个角色让咏梅大火,但与此同时,她明显感觉到电视剧的商业味道变得很重。
名利铺天盖地而来,电话没有停过,各种诱惑都上来,咏梅有点被欲望吞噬。
她开始警惕,我怎么会对名利这么关注?明显感觉到不舒服。
她索性把手机设成呼叫转移,给了自己缓冲的时间,想回就回,不想回就不回,要联系她只能通过短信。
联系她的肯定有很多后来大热的电视剧角色,但咏梅表现得很淡然:
「15年了,我没接过电话,但也没错过什么。」
2012年,于妈妈的《宫》横空出世,哗啦啦市面上瞬间涌出一堆青春偶像古装剧,实力派演员已经变得边缘化,艺术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少。
40多岁的咏梅索性退出。
「这不是我的价值观,就不会接这样的活儿。
你说有些人觉得多演一些,增加曝光,拿到好作品的几率更大。我当然承认这点,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也是如此。但我的价值观就是不认同。」
她不是没有戏拍,只是不愿将就。
一个曾经火过的女演员,在四年的时间里专注地练瑜伽,住普通的居民区,平时去菜市场买菜。
4年之后复出,有适合的角色就拍,候场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经常趁着这个时候看书。
拍《刺客聂隐娘》的时候,她读的是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
后来,到了《地久天长》。
《地久天长》里王丽云这个角色,是一个八十年代的母亲,不是大美女,没有光鲜亮丽的戏服,需要一直从20多演到50多。
开拍之前就可以预见,片酬和票房都不会高。
这种角色和本子放到如今市场上的一线中年女演员手里,谁会接呢?
咏梅接了,而且接得很痛快。
她在家里收到闪送的剧本,封面上写着「咏梅老师专阅」几个大字,她在午后的阳光里,读完了三个小时的剧本。
她被夫妻俩失独之后远走他乡的那场戏深深打动,等哭够了。发了个信息给导演团队,说自己非常愿意出演这部电影。
结果就是如今的,柏林电影节影后。
她从年头火到年尾,从一个边缘化的女演员,变成了被一线大牌邀请观赏时装周的女演员。
仔细想想,中年女演员的困惑,到底是什么?
是没戏拍吗,是没钱挣吗?
都不是,是从以前演年轻靓丽的女主角,到如今只能演演年长的女配,别人的妈妈,怎么办?
但40多岁的女演员,不去扮演母亲的角色,又可以演什么呢?
不去做制片人和导演,一直等待市场把机会放在一个盘子上递给你,又有多大可能性呢?
有一些人,有能力去改变。
曾经也是女一号的惠英红,低价接了《心魔》,《血观音》,用行动向市场表示:你可以选择我,我很好。
姚晨自己开公司,做制片人,投资了《都挺好》,给自己安排了苏明玉这个角色。
但这种人是少数的。
咏梅很清醒地知道自己不是那些人,不能改变,她就选择不困惑。
她说:我没有能力创作,不会写、不会导,也没钱投资,没有能力去改变的话,就别困惑了。
之前没人知道我,发声也没人听,那还较什么劲呐。
提到得奖,咏梅一直很喜欢用两个字「幸运」。
她在台上说:「我跟演员是什么样的缘分,跟地久天长是什么样的缘分,我想我更多的真的是幸运,碰到了这么好的剧本,导演,工作人员......
她认为,能有这个影后,不是命运的必然,不是说所有人努力到头,都会有这种结果。
是幸运。
我欣赏咏梅,就是欣赏她的这份清醒。
中年女演员的困惑,和我们普通女人的困惑,是一样的。
结了婚有了孩子,可能要为家庭牺牲事业,怎么办?
皮肤和身材都不比年轻的时候,自己又没有时间去维护,怎么办?
年纪大了还没到管理层,很容易就能被新来的应届生替代了,怎么办?
在大环境各种条件限制下,没有办法达到心中的理想目标,在巨大的焦虑中瞻前顾后。
很少人能像咏梅一样,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不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膨胀,也不因为一时不顺而怀疑自己。
做好万全准备,然后随波逐流。
机会来了,是幸运,机会没有来,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