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至亲联系我,说孩子刚读完高二,厌学情绪明显,期末休学在家,家人建议其好歹读完高中,就算打工也要成年,也要一个高中毕业证,可是孩子钻牛角尖,认为这社会凭的是“实力”。
我和孩子交集算不上深,几年前一次聊天时告诉过他,具体内容已经淡忘,意思大概是:我讨厌说教,所以你权当建议,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负责,上学不是唯一的人生目的,但是学习可以伴随终身。
此文依旧只谈感受,避免说教,因为我没有资格去说教建议,更不愿插足别人的人生。
离我参加高考已经过去了12年,但是每当生活中的压力很大时,晚上就会经常梦见高考,满目都是不会做的题。所以高中学习生活的苦,我有资格说能体会。
追求舒适,逃避痛苦是人的天性。从这一点来看,学习枯燥乏味、机械重复,无疑是反人性的,连刚上幼儿园的书童都说写几个数字好累,更何况千军万马竞赛的高中。所以一个正常人,很自然会抵触这种生活(真正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真心喜欢学习的人除外)。但是没办法,国家就是要用这种辛苦、劳累、巨压来筛选人群,通不过的人的不一定笨,但是能通过的一定不笨,这样筛选出来的人不一定百分百是人才,但基础面错不了。
所以说被学习搞得焦头烂额是正常的,如果你没有更好的出路,那或许这个过程就是你必须去经历的。
一个朋友在关系前途命运的某件事上用了非常规手段,他对我说:规则其实是个好东西,咱们这些没背景没资源的人,可以学习规则、理解规则、运用规则,要不是有规则,咱一分胜算都没有。
同理,面对高考制度,既然我们无法改变,那么学习它、适应它、运用它、干翻它才是应该做的。
特别是对于农村孩子,虽然目前已经很难通过高考逆袭阶层,但通过上大学却的确可以改变命运走向,不展开说。
如果把学习比作一门工作,每天只需要按时打卡上班(上学),日常工作内容就是学习,考核方式是模拟练习,但是不论你的考核合格与否,工资(生活费)照发,说不定为了鼓励你,还会超额发放。到了高三更不用说,你在家中的地位直接上升到金字塔顶尖,所有人都要照顾你的情绪,团队成员的工作也以你为重心展开,所有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只要你愿意,都有人为你全部打点妥当。
按照当前的求学路径,考大学仍然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必选之路:
你唯一需要完成的仅仅是在年终考核(高考)时交出满意的答卷。
学生把书读好,就是本分。尽人事若结果不尽人意,无可厚非,不尽人事而妄图结果尽如人意,抱歉,世上没有此等好事。
你自信有实力,那就来高考的战场走一遭验证下。
先把书读好,再来谈“实力”,不然咱让那些在工作上磕磕绊绊、在创业路上九死一生的学霸们情何以堪?
有人总爱用“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来麻痹观众,安慰自己。也确实,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在社会上历练,也可能取得成功,但我一个文科生也知道有个名词叫概率学,不信百度一下现如今你能叫得出名号的人物,看看他们的学历,看看他们的学生时代,算一算概率。
自信是一种优秀的态度,但是过分自信,盲目看高自身“实力”就有点不自量力,容易使人在遇到挫折时转向另一个极端——极度自卑、否定自我。
如果一个人有天资可以学习,家庭有能力也愿意供养,那尽管选择往更高阶进修;如果天资确实不适合学习,尽早规划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路径,不得已而为之,去博一下小概率的成功。
一位恩师曾说:责任感和担当,是人不可或缺的品行,要明白责任和担当,并努力去承担。
高中毕业差不多18岁,短则五六年,长则八年十年,身份就升级为父亲或者母亲了,所以是时候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去承担责任了。
因为不远的一天,你也会成为别人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