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发了一篇孩子当天的活动安排,本是流水帐,却得到大家的热烈回应,有感慨的,“你家这一天能当别人好几天使”;有疑问的,“孩子不睡午觉吗?”也有好奇的,“你们减掉了什么班,报了哪些班”。留言里回答不了太多,这篇就一并说说这些。
现在鸡娃最缺的是什么?缺的是资源吗?恐怕不是,哪个妈妈网盘不存个几十G、几百G、甚至上千G的电子资源?买起书来更是从不手软、不管超龄不超龄的,先囤了再说,唯恐错过了好书。
最缺的是时间,最怕的是娃没有兴趣。孩子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干了这个就干不了那个了,并且你费了千辛万苦当宝贝似的提供给孩子,人家喵都不喵一眼,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吧,几千G的资源能用上千分之一就不错了。纵使你有满腔的热情,也是英雄妈妈苦于无用武之地。
承认孩子个体差异。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双胞胎也不例外。
有朋友羡慕我们孩子不睡懒觉,的确如此,不睡懒觉、不睡午觉。自从有了孩子,她可是治好了我周末睡懒觉的毛病。印象中从会说话起,孩子天一亮就醒了,就开始闹着要起床,慢慢地我就和她起床时间同步了,即使周末节假日我们比平时起得都早。如此看来起得早、不睡午觉,周六日每天能多出两三个小时。
小时候最头疼的不睡午觉现在看仿佛成了优点。孩子天生觉少,一两岁时哄睡午觉特别的困难,用四五十分钟的时间才能哄睡着,最多睡上半个小时就醒了,以至后来我就不强求她午睡了。记得4岁时,周末我在床上睡午觉,扔给她几本神奇校车,她一边听音频一边翻书,一本接一本的看。
上了幼儿园,老师要求孩子们午睡,强制午睡对我家孩子来说就是个煎熬。听她自己说,午休时她总是闭上眼睛装睡,然后偷偷的听老师们之间聊天。老师们在家长群里还没来得及发出的通知,往往是孩子中午睡不着、听到老师们的闲聊后回家提前剧透给我们。
拉一下、推一把。
我们孩子是典型的爱静不爱动,爱看书不爱运动,这点也是遗传了父母。只要一有空闲中文书一本接着一本看,按理说这是好事情,喜欢阅读,但凡事也有度,一旦过了头就是物极必反。假期里整天呆在家里不下楼,看的书数量是多、阅读理解能力也随之加强,但运动严重不足,总看书没有户外活动也担心她的视力。
所以对别的孩子来说,要提要求,每天固定要有阅读时间。我们的要求就得改过来,每天要有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放学后进小区先跳200个绳,健身器材上玩一会儿再回家。阅读我就得往后拉她,提醒她,看20分钟就得歇一歇。与之相反的是,在体育活动上就要往前推一把,尽量带她多参加户外活动。
学会做减法。
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投资人吴军博士在《见识》一书中写道,
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于做减法,而做减法的关键在于能够跳出一般人的思维定势,找到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然后下决心把那些事情放弃。
人的天性是喜欢增加而不喜欢减少,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但是很多时候减少和舍弃会让我们过得更好。
雅虎所开发出的互联网服务数不胜数,这么多产品却没有什么是世界第一的,分到芝麻大一点的市场份额;苹果公司的产品线一个巴掌就能数出来,却是全世界挣钱最多的公司,它在捡西瓜。
读到吴军老师的书,我豁然开朗。
之前我觉得什么都有用,什么都想让孩子学。学好了声乐可以登台演出表演、易于展现;舞蹈是女孩子的必报班,学了之后身材好、有气质;会弹一种乐器,更应该是素质教育环境下小朋友的标配;画画,孩子喜欢;书法也要学,写的一手好字,为考试加分。如此看来,哪一门都不舍得放弃。上学期报了五个兴趣班,周末不是在陪娃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
这学期痛下决心、做了减法只留下舞蹈和琵琶,其他的全删掉了。兴趣班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还不如聚焦一两门,重点培养。并且随着孩子上高年级,学业压力也会越来越重,要为学习腾出时间。
舞蹈是周六下午上,琵琶是平时晚上上,精减了兴趣班之后,周末的时间一下子腾出了很多。春暖花开时节,正好可以尽情拥抱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也锻炼体能、补上运动不足这一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