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8期“父亲”专题活动。
我爸在家排行第十,大家都叫他陈家老十。他人如其名“老实”。
他是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勤勤恳恳,从不抱怨。他也不算是个特别纯粹的农民。因为年轻的时候,他是个商人,做的是贩卖猪仔的生意。
他生意做得不错,他大概不喜欢每天各种应酬和算计,更喜欢泥土的芬芳和庄稼的成长。姐姐不上学以后,他便不再做生意,做了菜农,一心只待弄他的菜地,种菜,卖菜,供我上学,供一家人吃用。
我爸是个有想法的农民,他不喜欢和别人种一样的菜,总是会有很多自己的新鲜主意。
南瓜藤的吃法是他先发现的,也是最早在村里推广的。他将南瓜藤做成美味佳肴,不仅自家享用,还教会了邻里。南瓜藤因此成了村里的特色菜,他也因此在村里小有名气。
从我记事起,他种的南瓜就是为了收割藤蔓来卖到城里的。城里面的人爱吃这道新鲜玩意儿,南瓜藤价格不菲,我爸也因此多了一份收入。瓜藤好吃,但是藤上长满了小刺,很扎手,城里人不喜欢剥藤。因此,每到春天的时候,全家大小都是在剥瓜藤,我们在一起研究怎么样剥才不会那么扎手,也在计算着什么时候才能剥完。那些时光里,虽然手指常被刺破,但家的温暖和团结却愈发浓厚。
春天去了,南瓜藤就太老了,不那么甜嫩,生意也没有那么好了,但是这时候莲藕却正值采摘季节,我爸便转而忙碌于荷塘。他精通莲藕的种植与采摘,总能挖出最鲜嫩的藕节。莲藕不仅成了家里的另一经济来源,也丰富了我们的餐桌。
他卖莲藕会比别人早很多,新鲜的嫩藕,白白脆脆的,总能占据市场先机,吸引众多买家。他还捎带着一起莲叶,送给常常光顾的老主顾,因此我爸的生意总比别人好上一些,因为早,所以价格上也会高上许多,等到所有人的莲藕上市的时候,他已经转向下一季的作物。
他总说,顺应自然,把握时节,是农民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田间地头,更融入了生活的点滴。他教会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去做,才能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的价值。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这个时段,父亲就少去田间了。因为柿子熟了,我家有两棵好大的柿子树,每年都是满树的橙红,像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他忙着摘柿子,有的做成脆柿子,有的做成软柿子,还有的晒成柿饼。以前那些买我家南瓜藤和莲藕的老主顾们,也会来买柿子。他们都说,我爸种的柿子特别甜,比市场上卖的都要好。每到这时,父亲脸上的笑意就不会落下来。
这个时段,父亲还要忙着酿酒,因为到了冬天的时候,很多人就会上我家打酒,尤其是过年前很多来订酒的,他得提前做好准备。
到了冬天,家里面常种的就只有三样菜,大蒜、白菜和萝卜。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种的,我家种的这三样菜都是又大又嫩,口感极佳。这时候,家里面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忙择大蒜的黄叶,手冻成了红萝卜,偶尔我也会偷偷懒。择蒜的时候,借口作业多,借口去上厕所。父亲也听之任之,从来不说我,只是一味地干活。
虽然爸爸的菜在市场上挺受欢迎的,但是他的辛苦却是无人能及的。不管是春夏秋冬的哪一季,只要是卖菜,他都晚上三点起床去占地盘,有时生意不好会卖到晚上六七点。还舍不得吃上一碗米粉。
父亲,老老实实干了一辈子的农活,却从未抱怨过半句。他的勤劳与智慧,像那四季更迭的作物,默默滋养着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