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迟子建老师散文有感

      晚上和姑娘喝了杯奶茶睡不着,翻开新买的书——迟子建老师的《好时光悄悄溜走》,买这本书是与辉同行八月份阅山河东北行推荐的,他们推荐的书我都会买一些。

    这本书的自序就很吸引人,中年人都会引起共鸣。“一旦岁月的波痕让心起了褶皱,心语就多了沧桑”。“好时光仿佛一场场冬日的妖娆霜花,盛开和消逝,总在刹那之间。它留下的痕迹有黑有白——黑的是年长后睡眠渐短而更多感受到的长夜;白的则是愈来愈多的白发。……人也许还没活通透呢,白发却是活明白了,开始在我们头顶跳起舞啦!”真正是这样,四十岁以后,人就开始清醒,知道要多倾听,少说话。感觉刚活明白,开始步入中年,快要退休了,头发也是白了很多,过几个月就得染一下,不然看着没有气色。

    第一篇《灯祭》描写了父亲用捡来的罐头瓶做灯的故事,小时候的迟老师提着父亲做的灯无比幸福自豪。尤其是除夕夜提着父亲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去展示,听到别人的夸赞,别提有多高兴了,很有画面感,一个小孩的幸福和快乐就这样简单。“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看到这些随即想起我的父亲,一个老实敦厚不善于表达父爱的人,在我读初三的时候,父亲在城里上班的时候捡来一个灯罩,花了几个晚上用木头做了一个底座,插上一个铁管,通上电线,拧上灯泡,一个台灯就做好了,父亲没有说过督促我学习之类的话,却默默地用行动鼓励我学习。父亲还做过水泥桌面,上面用六边形紫红色小瓷片拼成很多花朵状,空白处贴上白色小瓷片,下面撑上铁架子,放在葡萄架下,是我们吃饭写作业聊天的好地方,水泥桌面凉凉的,用湿毛巾一擦就干净了。父亲还用木头做的茶几和折叠圆桌,刷漆贴面都是父亲亲手制作。每年除夕的下午,父亲总是早早打扫院子,洒上水,四五点吃过饭,带着我和妹妹贴对联,放鞭炮开始过年了。

    父亲为我们做了很多,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和母亲吵过架,用他坚实的臂膀撑起我们的家,一辈子不与人争吵,踏踏实实做人,有困难也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身体不舒服也不会给我们说,怕住院给孩子们添麻烦,怕花钱,到去世的时间都是准时早晨七点,我的起床闹铃也是七点。

    一直想写一些纪念父亲的文章,今天就算完成这个心愿了吧,愿父亲在那边无病无灾,无忧无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