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堂屋朝北开着一面很大的窗子,屋后是砖瓦场晒土的地方,上边堆着一个小山似的大土堆。
这里除了不定期地上演一些男孩子们模仿打仗的游戏外,基本是寂静的。
透过堂屋的窗子,能看到发生在晒场上的所有故事:
傍晚,夕阳的余晖里,父亲卸了车,把骡子牵过来打战。牲口在土里躺下,抖擞抖擞鬃毛,伸展一下四肢,打几个滚,跟着打几个响亮的喷嚏,很舒畅的样子。我有时被吩咐了牵着它做这套动作,提心吊胆地把缰绳放得长长的,很怕它一用劲把我摔倒。
放假的时候,我自己在土堆旁的空场里学自行车。父母和姐姐们各忙各的,没人理我。我骑在“二八”车子高高的车座上,脚尖刚刚够得着踏脚,然后摇摇晃晃从高处冲下。十有八九收不住脚,连人带车摔趴。摔倒爬起来爬起来摔倒,倒也没气馁,慢慢会了。刚学会时也就是个二八武艺(方言,指只有几分,马马虎虎),莽莽撞撞就上路了,还不知道有煞车——有几次在路上遇到需要避让的马车,一紧张连人带车就摔在马车旁了。但也福大命大并没磕坏。
透过窗子还能看到埠顶上的庄稼,三三两两赶集和下地或收工的人。蜿蜒的小路上有去井台那边挑水的人,两个水桶“吱勾吱勾”一路响着。
“去时唱着小曲,来时滴答着哭”——母亲让我们猜谜,这个就是说的挑水。
晒场上有时也发生点不一样的故事。
一日母亲在做晚饭,屋后忽然沸腾起来:孩子纷纷乱跑的声音,紧接着是一声沉闷的枪响,成群的灰喜鹊“呱呱”惊叫着飞起……“谁偷苹果叫看园的逮着了。”母亲说着透过窗户瞥一眼。
果然,有几个半大的小子急急慌慌地奔这边来。守园的人还在大老远处狂喊“抓住他!抓住他!!”。
抓什么?谁抓!嘻嘻,我们才乐得看热闹呢!
孩子们跑到土堆旁的时候,不知道是觉着带着东西不方便跑,还是怕家人知道,他们迅速地把土刨开,把苹果埋了进去。
那时苹果是稀罕物。虽然大队里有几百亩果园,但是只在过中秋时每户才能分几斤,没人能捞着随便吃,就是在果园里干活的人也不例外。村里有一位我叫姑姑的姑娘,秀香,偷吃苹果的事被人们传说了好一阵子。她吃的时候被人发现了,那些没吃成的报告给了当官的,当官的就出了一个十分缺德的主意:派了一个男的,走着坐着看着她,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走到哪跟到哪,怎么躲也躲不开,最后逼得她差一点尿了裤子,又羞又气地哭了……偷吃的恶名很难听,尤其一个未出嫁的女孩子。幸亏她性格还算大大咧咧那种,当时还没找婆家,后来又跟着哥哥去了县城,要留在家能直接影响到找对象,甚至换上一个性格内向的还可能会闹出人命。
果园里清理烂苹果,都是倒在园外沟里的。那次小弟弟可能实在是馋极了,捡回了一些,母亲用水洗了洗,再把烂的地方削去给我们吃。
那几个孩子埋进土里的苹果,也被母亲在半路上“劫了道”——没等他们回来找,她就把它们扒回家来了。
这是几十年前的小事了,现在想起来连自己也觉得稀奇,但却实实在在地定格在了那段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