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到,长到那么大又折回头去看童书。好像是一种对自己童年的补偿,又有一点发自初心的好奇。
我的童年是缺少童书的影子的。我所有的财产就是安徒生和格林童话,再多就是一套童话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而这些都是我看到别人在读,央得爸妈买来。爸妈文化程度都不高,小时候妈妈最常说的话就是:我也不知道给你看什么书,你要看就拿钱去买。在所有家长都对孩子读“课外书”都视如猛虎的时候,妈妈的豁达让我终身受益。我至今还能想起来童年读书时那种迷人的沉醉感。
然而,我的书更多是故事书,那套勉强算上科普的《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的童话故事远远比下面几句艰深难懂的科学解释吸引人。第一次知道《大自然中的美食》这本书的时候,我真心嫉妒当代孩子的幸运。大多数的爸妈开始培养起孩子的阅读,总有图书编辑费尽心思地为孩子们挑选一本好书。
书一套五册,分别讲了大米、蜂蜜、大豆,牛奶和巧克力生长(生产)的流程。图页很精美,用孩子的语言,大幅的图画去展现出了这一个个故事。大米从哪里来,蜂蜜怎么做出来的,大豆的一千零一种吃法你可曾了解过?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生活中很难接触到水稻和可可树,大米和巧克力对我来说都已经是加工好的食物。也许我问过爸爸巧克力从哪里来,爸爸肯定只能投机取巧告诉我从商店里买来的。我的童年缺少科普,爸爸的童年更是没有科普。
我们被散养长大,对世界的好奇心在满满的疑问中被积压到内心深处渐渐忘记,更可怕的是它逐渐在消弭不见。但我觉得自己依旧够幸运,我在乡下长大,我亲手种过萝卜,摘过草莓。我亲眼见到过麦子被播下,返青抽穗灌浆,在芒种到来的时候变成清香一片的金黄大地。
等麦子割下,各家各户打了麦场,用石磙脱粒。那是六月的夏天,我的小学会特意放一场假,让我们回家帮忙收麦,而麦场繁忙的长辈,外面走街串巷卖冰棍的吆喝,是我童年里最难以忘怀的记忆。我也知道麦子怎么变成麦仁米,怎么变成面,怎么变成面条和妈妈蒸的好吃的馒头。
家乡已经没有人种麦子了。我有时候会想,我以后的孩子可能再也不知道一个植物经过怎么样的流程变成了餐桌上馈赠。看到这套书的时候,我想,其实你可以知道的,而且不用我那样在成长经验中摸索就能知道。你的好奇,有人用书本的形式为你妥善保管者。
而且,我也从中受益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我对牛奶也知之甚少,我只知道村里一家人养了奶牛,他们还有一片苜蓿地用来饲养奶牛。至于牛奶,当然是挤出来卖给我们喝了。牛奶还有什么可爱之处,我从来不知道。
很多很多年后,我已经长大了,我习惯了这个世界上的种种生存生活模式。有一天,我为自己打开了一个新爱好:烘焙。我从网上买来奶酪做披萨,买来黄油做饼干。我知道这些是乳制品,可是我没有问它从哪里来,好像它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存在。当我看到《牛奶大变身》里讲到牛奶是怎样做成了奶酪,变成了黄油,我忽然就有一阵羞愧。青春期的时候,我自己总结出一个道理:不要把这个世界看做理所当然,你就会发现很多乐趣。而后来的后来,我连这个都忘了。
你可以说,因为读了一部童书我“返老还童”了,因为童书里藏着那颗差点被遗忘的好奇心。
这个好奇心,能让孩子去发现世界的秘密,也能让成人找到生活的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