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豫D双人舞
秋分之后,秋色愈深,秋意愈浓。
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力,匆匆吃过午饭,我就急急骑车出了拥挤的县城。
城外的天空湛蓝如洗,格外高远澄澈。洁白的云朵,在空中悠悠漂浮。不是正午,阳光的拥抱就不再热辣,犹如不骄不躁的中年人,平和又温暖。只是那瑟瑟秋风时起,阵阵凉意初透。时有先已枯黄的杨树叶子,从枝头抖落,随风起舞,忽又倏然坠地。这正是告诉我们,秋来了。
穿过村庄与田野,尽是秋收的忙碌景象。这忙碌远不是夏收可比的。
夏收麦子,只需十几分钟,三四亩地即可颗粒归仓。即使晾晒,也不过一天半天。留够一家吃的,入圈进囤,余下的大多都是便宜一点就地出售,如此很是便利。不嫌麻烦的,就用三轮车拉至附近收购点,卖一个比较满意的价格。不管卖多卖少,下一季的种子化肥,就有了着落。
收秋可没有这样简单。
村里街道两侧,人家门口,都摊满了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勤快人家,早把玉米棒打成了粒,就着地势,薄薄地铺开,接受阳光的抚慰 ,目之所及,遍地金黄。也有人在一座座小山状的玉米堆儿前,或蹲或坐,正在熟练地给玉米棒剥去褐黄色外衣,只三两下,层层衣服尽已扒下,揪掉一缕缕的玉米须,让它们静静地接受阳光的洗礼。晒得干爽,打籽脱粒才干净利索。
屋后树下的背阴处,一块挤着一块晾晒的是新收的大豆。大豆略显娇贵,不能曝晒,不然金灿灿的外壳就会失去光泽,变成僵白色,甚至脱落,这就大大影响它的出售价格。有的人家,正开着三轮车,一遍遍地碾压自己亲手割回来的豆秧,有的正趁着风口扬场、筛选,粒粒金豆,脱尘而出。
晾晒玉米与大豆的边边角角,也没有闲着。总能看到,勤劳的农人摊着片片辣椒,火红火红的,嗅来望去,香辣的味道就似在唇齿间弥漫,这正如时下农民的忙碌又幸福的生活吧!
骑至我家地头,一辆红色大豆收割机正在勤奋作业。“嗡嗡嗡”地吞进膝盖深浅的豆秧,每一遭过后,大地秀美的长发,就会瞬间变成板寸,这极像一个神奇的美发师。三亩半地,不到十分钟就已收割完毕,打开收割机仓门,豆子如黄色激流,喷涌而出,倾泻至堂哥开来的三轮车里。付完收割钱,就又与堂哥一道捡拾落下的豆秧与豆子。要把那些地边沟沿机器不能尽割的,碾压在地下的,统统捡拾起来。种庄稼不容易,没来由把这汗水浇灌出来的果实白弃于地。
堂哥话不多,人厚实。他告诉我,村上有两家在十一前后娶媳妇,可别忘了随礼行情,他们不单是自家户,且在前年送别咱叔的时候,跑前忙后,出了不少力的,你虽然在外工作,回不了家,帮不上忙,但万不可怠慢,塌了人家的情,这样的红白大事,过后是没法弥补的。
我听了,频频点头。
提及侄子婚事,堂哥黝黑的脸庞,一下失去了光泽。听他话意,女方要求或省会买房,或远赴女方家落户。“只要能把这婚结了,我和恁嫂子,怎么着都行!”堂哥说这话时,停下了手中的活儿,目光坚毅地看着我,似在等待我的认可。我能说什么呢?我们的家底儿,虽都不富有,但历来各家遇到大小难事,都是倾尽全力扶助帮持罢了。虽是散了钱财,倒是收获了愈加坚固的亲情。
大体捡完拾净,我们满载而归。
更远处的田野,黄绿与灰褐相间。昔日的青纱帐,已改变了容颜,由翠绿变成苍绿,甚至灰绿。已收割完毕的田块,露出了土地的灰褐色的真容。偶有一块绿油油的红薯地,三五只山羊尽情享受红薯叶子给它们带来的无穷美味。
秋天,大地的色彩最是丰富,大地的诗歌最是多情。自然万物,如我,如堂哥.......如那三五只山羊,都可以在土地上尽情地收获着自己的收获。
我忽然理解了,父亲活着的时候,收秋再苦再累,都是乐呵呵地下地去,乐呵呵地回家来。因为,我们庄稼人,收的不只是秋,更是祖祖辈辈的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