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律师熬过几年后收入都很高?
我不主张律师的执业逻辑用“熬”字来形容,但做律师需要“熬”的精神。
严格来说,不同的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律师执业逻辑明显具有差异化,执业风格各自不同。有的律师苦熬,有的律师发展路径则清晰的多。
律师的收入提高取决于案件量或顾问单位量。而案件量的增加,取决于你的案源渠道。案源从哪里来?这几乎是大部分律师持续思考的问题。
律师执业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成熟的职业认知体系。这个行业是怎么样的,律师的职业价值和定位,同行之间竞争与合作逻辑是什么样的,律师与客户、与公检法等关系的处理等。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详细展开讨论。
我想就今天的话题重点讨论几点,供大家参考。
关于资源
一个人想要取得社会上的成就,往往需要广泛的社会资源积累。换句话说,是个人能力与资源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在中国式的社会背景下,表现的尤其明显。那么,律师应该有意识的去积累广泛的社会资源。
一是靠血缘,有的人天生含着金钥匙。
如亲属中有政治背景的。在过去,一些有相关背景的律师,通过这样或那样的合法方法,充分利用这样的资源,凭借自身能力和努力,获得广泛的资源和机会。由此,业务量非同一般。国内部分律师事务所和部分群体的律师具有明显这类特征,在此,不一一展开讨论。当然,能够运用机会、把握机会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当然,这里非指“勾兑”。全国依法治国背景下,律师的职业机会将更多的来源于市场。
又如,家族有商业背景的,这类人在执业的时候拥有很多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充足的案源机会,能够高起点的支持律师的不断发展。当然,还可以利用同行行业关联性去拓展业务范围和领域。通常一种行业产品往往需要上下游的企业互相配套。这个时候不仅仅意味这商业上的合作,这意味着其他行业的人脉机会。
再如,家族有行业背景的。典型如家族式的职业群体,法学教授、资深律师等。已在行业深耕多年,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行业积淀。这类经验资源、信息资源在家族内部传承,也是一种竞争优势。
二是靠姻缘,也即配偶。实际上,配偶自身背景和家族背景。也是一种靠谱的资源。大到政治联姻,小到商业上的。总之,有这样的资源自然是好事。但,这里仅就这一话题展开的讨论,不主张将婚姻问题功利化。身边见过一些成功例子,配偶有相关背景的,执业确实比没有优势的律师顺利的多。至于他人如何成功,有一点一定是肯定的,绝对离不开个人努力和成熟有效的思路。思路不同,执业逻辑亦不同。个人认为,资源的扩展逻辑不应局限于具体的操作路径和经验,而应升华为扩展思维。如此,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游刃有余的生存。环境是指:营销竞争环境、资源竞争环境、技能竞争环境等。篇幅有限,不一一展开。
三是靠学缘。同学之间除了纯真的同学之情,往往因彼此熟悉有感情,走入社会以后也有着各种各样合作的机会和互相帮衬提携的情怀。这在中国式人情社会里体现的尤其明显。以至于有些同行会去找各种各样的学历教育机会例如emba mba 以及培训班,例如总裁班。结识更多的企业家,寻找业务合作机会。当然,也有大量抱着学习目的去的同行,律师扩展知识和思维的边界,无疑更有利于加深对客户的理解,对客户利益诉求的理解。做律师同样需要吸取其他行业的经验和智慧。
三是靠地缘,也即老乡。老乡之间在异地相遇,有着天然的亲切感。通过老乡这一关系,创造更多的链接媒介,比如项目合作,比如法律服务等。彼此达到资源交换的目的,合作共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人是有感情的,很多时候情感优先。
四是业缘。也即在业务往来中,结识的人脉机会,从而积累资源。律师在代理当事人案件的时候,如果能够获得当事人认可,当事人往往还会继续介绍业务机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口碑。
关于专业
专业,无疑是律师竞争力和职业价值的核心。
律师的价值定位:
中国式律师的专业价值定位,应放在中国式政治、司法框架下。以法律知识为基础的法律综合技能应完整的融入律师的执业逻辑之中。不同的业务领域,律师的执业风格不同,要求的技能要素也不同。
比如刑事辩护,往往强调对抗性,敢于抗争,正直勇敢的个性往往适合做刑事律师。当然,不同的辩护类型要求也不同,凡事不绝对。有抗争型辩护,比如一些争议较大的社会热点案件,正义需要靠抗争。有和解式辩护,比如职务犯罪案件,高官辩护案件,需要的沟通的智慧,这个沟通技能背后是以政治智慧和法律技能为基础的。
如民事案件,平等主体对抗。多个利益主体,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律师的强大的沟通技能和成熟的处事逻辑和智慧。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又能妥善处理纠纷,这不仅仅是法律技能的问题,也是社会阅历的问题。律师对国家政治、司法状况的理解、对社会民众的价值取向、社会民众的心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无疑会影响律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阐述以上种种因素,意在指明,民事案件的处理,则需要律师综合的素质和技能。
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不同地区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乃至商业交易习惯都甚为不同。本土资源、本土信息、本土经验,这种巨大的信息鸿沟造就了本土律师特殊的竞争优势。
对于律师的法律技能,便是法律知识理论的不断学习和实务操作技能的不断积累。不同案件,不同利益诉求,采取灵活有效的诉讼策略,同样需要大量案件的锤炼。律师的专业技能积累,是一个综合积累的过程。这种技能,是法律技术上的,是阅历经验上的,争议思维上的综合的积累的结果。
总得来说, 律师应是解决问题的专家,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创造价值。背后更深的哲学实际上来自我们中国,甚至从先秦诸子里面就讲,老子的守正用奇,以正治国,以齐用兵。首先,你要是不正,你的思想就是歪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能有个赚钱的地方你就跑去了。奇,就是你跟别人不一样,你不能说大家都从众,大家都做一种业务,你也去做。君子和而不同。还有我们所说的弱水三千,但取一瓢,要有定性。
律师如何积累法律专业技能:
规范的职业培训体系和系统的理论指导加之大量的案例训练,无疑是律师成长的正道。不同执业律师基础不同,悟性不同,勤奋程度不同,自然是有差异的。且个人背景、机遇不同,成长路径不尽一致。有的律师在商业化大所,内部团队有规范的培训体系,有的律师有资深师傅带,但核心都离不开勤奋学习和有效积累。
关于人脉
社会人际交往威信的本质在于共享精神和释放善意,这里的善意,我的理解是“利他精神”。也就是说,人脉的作用在于你能给别人提供什么,或者说,大家能互换什么。商业利益、政治利益、情绪价值、专业价值。
人脉圈广的人往往具有两种能力。
一种是扩展圈子的能力。学会在在不同的圈子里用不同的话语体系对话,你不能鸡同鸭讲,对牛弹琴,大家都有共同语言。在不同的圈子里学会进行不同的利益交换。这里提一个人,股神巴菲特。他是一个具有强烈同理心的人,同理心能够更好的去了解年轻人,了解和他不一样的人。他总能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实际上,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人习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拥有同理心,无论是对家庭、人际关系都是非常好的品质。同理心非常重要,可以更好的帮助与他人产生共鸣,从而交上朋友,融入圈子。
一种是维系圈子的能力。树立个人人际关系中的威信,需要释放善意(利他精神)和强烈的道德感、责任感。没人愿意同品行不好的人打交道,因为这会让人没有安全感甚至感受到危险。没人愿意跟极度自私的人共事。某种意义上说,做人亦是修德。
关于创收问题
律师的创收来源于案件的数量和质量。
数量与质量,与经济发展程度成正相关。
在地域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活跃、社会民众法治意识更强。如果在经济发达地区执业,执业发展要快的多,创收也相应更高。
在类型上,民商案件更多,且民商案件很多按案件标的额百分比收费,如果遇到标的额大的案件,收费相当可观。刑事案件,也不乏收费高的案例,但整体收费不高。在小城市,显少有专做刑事案件的律师,且收费提不上去。当然,类似毒品犯罪,死刑复核案件的律师,个案收费比较高。
在质量上,经济发达地区,案件类型多样且质量高,制造大律师的机遇也更高。欠发达地区,多是普通民商事案件且因竞争激烈案件也很难收的起费。职业成长要困难一些。
当然,并不绝对。仅个人有限的观察,小地高质量的案源牢牢掌控在主任级、会长副会长级的资深律师手里,甚至普通案件也包揽,新人成长很有挑战性。而大城市,仍然属于陌生人社会,机会也可能降临在专业律师身上,也即专业化的团队、专业的平台、专业的品牌,这些有赖于精准的营销。当然律师职业价值并不能唯创收论英雄。
今天我从资源、专业、人脉、创收四个维度讨论了这个话题,进行了逻辑展开,详细的讨论了这三个问题。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做选择,做时间的朋友。有句话叫“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让我们从远处,从大处着眼,要看未来,看全局。我们要学朱元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个战略,在执业中也行之有效。做时间的朋友,需要极强的自我约束和定力。在大多数人沉迷于“即时满足“”的世界里,懂得“滞后满足”的人早以先胜一筹,这叫延时享受成功。毕竟,律师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职业。功到自然成,律师的职业生涯很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有效成长路径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钱迟早会有。苦熬、傻熬不一定能成功,但,律师一定要有“熬”的精神!
注:以上讨论,因个人见识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仅供朋友们参考,欢迎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