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文艺青年,都想拥有一家书店

周日,去图书馆还书。

图书馆不大,藏书并不丰富,管理也较散乱。书架最初分门别类,但是随着读者增多,看完后往往忘记在哪里拿出,便会随意归放。所以,借书只能看到哪本拿哪本,你若有预设的期待,常常寻找半天,也难找到你想读的那一本。这倒也好,随意行之,倒有意外之喜。

书架旁,便是书桌。小城中,人口不算多,倒也常常将书桌占满。读者老中青幼都有。常见老者边读边记,本子丝毫不讲究,普通如学生的作业本一样,但密密麻麻记得很多,真像一个认真的小学生。青年中,有些学生在做试卷,聚精会神的又写又算。儿童读区,许多孩子似乎褪去了爱玩的本性,也安安静静地翻看。

看着这些人,总会怀着一种暗暗的敬意。我总觉得,读书的人,是会让其他人另眼看之的。书的力量,无影无形,却天生一种让人敬畏的力量。你可以说此人是书呆子,也可以说他读了那么多书,不还是穷人一个。无论怎么说,你依然无法排遣内心莫名的敬畏感。这种感觉,你不喜欢,却无能为力,除非你也变成一个读书人。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观点,即使你不认同,却也被浸淫多年,自觉不自觉中,对读书怀着仰望的态度。纵使它不能带来财富,却自有财富不能及的高贵。

书对一般人来说,是实在的精神食粮,即使不能变现,也自会拔高人的品格,让人有力量,从容面对人世的热闹与凄凉。

许多商人拥有泼天富贵后,着急地用书籍或学历为自己加塑金身,生怕别人背地里说,有那么多钱,还不是土财主,没文化。

董卿说,读书是可以给人力量的,它更给人快乐。这种力量和快乐,只有你不断地读,才能体会到。不读书,或偶尔读书之人,并不能明白其中道理。

如果不幸,读书让你遇到揶揄或冷眼,不必分辨,这种人实在不足与谈,只读自己的书就好。

我寻寻觅觅,在书架中也找得几本好书,真想都借走。图书馆规定,一次只可借阅两本,于是只得安慰自己下次再来寻它们。虽然心知,再来时,不知它们又搬到何处了。在这里,与书籍更像是一场奇妙的邂逅,你不一定有缘遇到它。

现在借书,均是电脑登记。图书管理员,看都不看你一眼。若你问话,她拖着悠悠懒懒,又极富优越感的口吻,做最简洁的回答,弄得你不好意思多问。小城的图书管理员,应该是个不错的职位。上班只需往电脑前一坐,偶尔办张卡,说上两句话就好。借书、还书,都是读者自己完成,她基本什么都不需要做。

我也好羡慕这样的职位,倒不为清闲,只为能随心所欲的读书。环境安静,书籍就在身后,读累了,换一本接着读。偶尔抄抄笔记,背首小诗。纵使浮世欢腾,人生有许多不得已,在这里,也可以暂时忘却风刀霜剑,穿越时光,只与书中的灵魂相聚相散。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在这一刻,好像是真的存在了。

怪不得博尔赫斯说:我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于是,真想拥有一家书店。

满墙的书架,都是自己爱读想读的书。可端坐在书桌前,加一杯茶,细细品味。也可随意坐在地上,靠着舒适的靠椅,慵懒的畅游。

这里除了书,更有满眼的绿植,愉悦心神。

不喧哗,不取宠,同道中人自会找到这里,共赴书籍的盛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