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车厢上的风扇发出的呼呼风声、长途旅客的呼噜声、小孩子们的争吵嬉闹声、列车乘务员的叫卖声等混杂在一起,此起彼伏。人们挤来挤去,你喊我嚷。
这些典型画面似乎是命运渐衰的绿皮车的与生俱来的特点。
那些震耳欲聋的嘈杂声在车厢的各个角落里回荡。
当然,车厢内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声音,还有很多看不见且抓不住的让人颇具想象力的味道。
泡面和香肠似乎是绿皮车上最完美的搭档组合,二者交融后所散发出来的美味,让小孩子们禁不住馋涎欲滴。尤其是当舌尖与泡面相遇后,嘴唇所发出的“哧溜,哧溜”的欢呼声,对那些正处于饥饿时刻的旅人们,更有一种致命的诱惑与魅力。
当然,车厢中绝不仅仅只弥漫着让你味蕾大开的味道,它一定还夹杂着众人因奔跑而毛孔张开向外排泄的汗水味道,头顶上的小型风扇越卖力,车厢内的这种酸爽味越厚重。
那些没有洗澡的、不能刮脸的、尽显疲惫之态的脸上浸染着岁月的风霜沧桑。
所有的这一切让人看了,难免会头昏眼花,头痛难忍。
对于内急的人们,虽然厕所近在咫尺,却也只能望眼欲穿。气恨地不由得直跺脚,脸也逐渐变成了酱紫色。
“让一下,让一下”的语调,一声高过一声,言语之中表达了满满的负面情绪。
这些画面,若干年之后,成了我心头之上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绿皮车,成了我大学期间的一抹难忘的时光。
我决定,带女儿去坐一次绿皮车。
但惨烈的是:站票。
不过内心还比较淡然:既坐之,则安之。
但孩子爸爸却非常不淡定:被痛斥一阵。
对我心意已决的事情,他通常只能发发牢骚以求心理安慰。
经济实惠是大众选择绿皮车的主要原因。
当然,我也喜欢它的这个“优点”。
其次,它的“慢”对我也有很大的吸引力,郑州高铁站距离我家太远,所以,此时的短距离的“慢”对我来说就意味着“快”。
况且,“慢”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风景,一种享受。我喜欢在这种慢节奏中去回味,品味人生。
我喜欢在众人的喧闹声中,独自望着窗外的疾驰而过的风景发呆,内心安然而适。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楼下一向准时的公交车不知怎的闹起了情绪,使我的心灵和身体受着烈日的双重炙烤,
等待公车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最终我像热锅上的蚂蚁,频频地看手表和向远处张望,从未感觉“一刻钟”会是如此的漫长。
最终,在火车出发的最后三分钟成功上了岸,一路上的慌张,匆忙,惶恐不安等心情,相信赶过火车的人都深有体会!
只见长长的过道走廊上,车厢与车厢的衔接处,卫生间对面的洗手池上等只要是空隙之处,无不挤满了人!前人的脖颈处能充分感受到后人的细微的呼吸声。
甚至,人们连热水炉旁边都不放过。
而我,已经累的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汗流浃背的颇似刚从游泳池里出来。
由于买的是无座票,上车后便眼观六路地找了个能容下皮箱的地方,并让点点坐在了上面。刚开始她还感到比较新奇,但坐了几十分钟后就有点不耐烦了,我只好变着法儿转移他的注意力。
就在我们两个玩得不亦乐乎时,只见列车乘务员走了过来,说:“请出示你们的车票。”
只见身旁座位上的三个孩子立马出示了自己的车票,乘务员禁不住皱了一下眉头问:“你们三个谁最低?”
“他,”坐在他们身边的奶奶抢过话来说。
“走,跟我来,测测身高。”
老太太一听是测身高,立马慌了神,紧紧拉住走在乘务员身后的孩子,并对其使眼色、低声告知日:“回来,回来,不去,不去。”
孩子眼中写尽了迷茫。
就在老太太与孩子窃窃私语时,列车员突然一回头不见了人,只得回头再请孩子。
老太太见状,只有放手,但随即低声耳语道:“把腰弯下来,别挺那么直……”
紧接着,也跟着孩子走向了那个检测身高与拷问灵魂的地方。
点点好奇地看着这一切,并未多言。但我想如果换成儿子,他肯定会不解的问:“为什么不要站直呢?你不是经常告诉我要抬头挺胸吗?”
是啊,如果儿子看到这一切,我又该向他作何解释呢?
如果我是那位老太太,是否也会有以往的要求:抬头,挺胸。
在火车上,这种事情已见怪不怪了。
眼角的余光,发现一个孕妇艰难地向我走来。
短短的一段距离,对她来说或许就是跋山涉水,只见她走到我身旁,拉拉我的衣角说:“我已换了卧铺,你去坐我们的座位上吧,带着孩子不方便。”
在不断需要侧身而站的困窘中,忽听到这一句美妙的声音,我不禁连连向她表示感谢。
但她的两个座位,我抱着点点只坐了一个,留下另一个让有需要的人坐了。
感恩这美妙的相遇。
望着她不方便的身躯逐渐消失在人海之中,默默告诉自己:余生,也像她一样,做一个温暖的人。
窗外,天空已铺满了霞光,我和孩子又玩起了游戏。此刻,多么希望时光能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们有充分富余的时间去享受和体悟当下所拥有的。
承载了太多记忆的绿皮车,注定会储藏在心灵的深处,不管高铁的速度如何增长,绿皮车的“慢”永远是我不会被风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