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 社会中的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尽管每天与他人谈笑嬉戏,但总有一些话不想跟别人说,总有一些思想不能被他人所理解,但是这些都无所谓,因为总有一些话不需要跟别人说,总有一些思想不需要别人理解,享受其中足已。
但可怕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个性虽有极大的不同,但因为身处社会之中,所以不可避免地被部分同化,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共性,而这些共性,往往都不一定对自己有利,甚至有时候会显得“世俗”。
比如,纵然你再与众不同,也绝不能在“大势所趋”之下显出你的“独特”,否则你只能被孤立。有的人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是充实的,但试问有谁看到别人三五成群会不寂寞呢?
然而,当你自以为融入集体还可以保持着人格的独立的时候,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开始不自觉的有了身边人说话的语气,做过的动作,甚至思想也被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和身边人讨论同样的化妆品,会为了同样的段子发笑,会为同一件事情愤慨,当你一个眼神,对方就已了然......亲爱的,我们该“普天同庆”,我们终于惺惺相惜? 不!若此,我只有更加寂寞,而这种寂寞,并非孤独。
就像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过的:“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而寂寞只是感情上的匮乏。
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我们处在大群体中,与周围人相处时,谈论的自然是生活化的东西,而生活化的东西最容易接触到的信息便是通过网络,而我们第一反应关注的,也无非是“微博热搜”,“百度头条”,“微信朋友圈”等等,这就解释了为何我们会逐渐被同化。并不是说网络不好,也并非说我们不能关注这些热点。
但是请你想一想,这些东西是否真实的影响了你的世界观,改变了你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甚至改变你的眼界?如果改变了你的,是否也会改变其他人的?当相同的东西作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是否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共性,使性格不同的人产生了一些同样的改变呢?
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当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处在互联网中时,我们的世界将被生活化的东西所占据时,我们活在内心世界孤独的日子会越来越少,灵魂中独特的部分将逐渐被侵蚀而不自知,对否?
当我们内心最初的东西被逐渐地遗忘,当我们的兴趣和梦想都建立在了互联网之上,试问,你的不同在哪里?我不禁为这一代手机陪伴长大的孩子而担忧。
当然,如果你的内心有自己的梦想和值得坚持的事情,并能保持从外界不断地汲取营养并定期与灵魂对话,那我想祝贺你,也希望我们的灵魂都能在这虚拟世界活下去。
人本孤独,只是看你对寂寞的忍耐度有多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