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广媛
常看到公益广告中,一个老人,一豆孤灯,镜头中的一桌子热腾腾的饭在电话嘟嘟嘟的忙音中越来越模糊,如同老人的一双迷蒙泪眼。每及此处,我便心中酸楚。从子女出生那一刻起,父母与子女,只有渐行渐远的心酸,细细数过匆匆忙忙的流年,除却这一顿又一顿的阖家饭,我们又有多少陪伴能用来偿还?而只有你真的离家远去时才会发现,不是你陪家人,而是家人用心在陪伴着你,那一碗碗盛的冒尖的饭里,其实是盛都盛不完的关心与疼爱。
家中的饭菜似乎永远温情脉脉的拥抱味蕾,可是煮饭之人并非大厨啊,为什么会做出如此美好的味道呢?因为做饭的家人,在长期的做饭经历中慢慢在心中形成一套只属于爱人,父母和孩子的浩大且繁琐的食谱。母亲做的鸡勾肉是上品,肉从晚上开始炖,将鸡肉和猪肉的大腿部分用姜醋八角熏蒸过之后与台蘑慢炖,月上中天之时,肉香便能硬生生将我的魂从周公那里勾回来。到第二天,肥肉都炖化成只有舌尖才知道的秘密沉入锅中,再加入土豆粉条,等到肉汁变得绵密浓厚时,父亲早不知从哪折腾来的一小壶好酒,酒满上小盅的时候,鸡勾肉就出锅了。母亲也最明白不同时节给家人吃些什么最好。一如那春日迟迟飘出的是小鸡炖蘑菇的醇香,夏风和畅送出的是山楂冰糖梨的甜香,秋高天燥逗出的是银丝鳕鱼汤的清香,冬雪纷扬洒落的是羊肉火锅厚实的浓香。母亲将爱融入柴米油盐之中,成为一种凡俗世间最风雅的艺术。煮一顿饭可能所用食材并不华丽,手艺也不一定高超,但席卷舌尖的是浓的化不开的亲情。
家是我们面对社会洪流冲击的最坚强壁垒,但并非永远坚不可摧,然而只要还能坐在一张桌子上好好吃顿饭,这个家就不会变的寡淡。对于家人来说,所有的相聚都是久别重逢,每一顿饭,都是犒劳思念的小团圆。舅舅每年春节回家总带一大提无锡酱排骨。这对长期生活在那的舅舅来说并不稀罕,但他带回家中看着老老小小吃的眉开眼笑,心境便舒然明艳起来。不做饭的人尚且如此,做饭之人心中大概更加怡然。一起吃饭是家人之间情感的最直接,也最温情的表达,为家所独有,也只有自己家人有此殊荣。在这个家庭刚性瓦解,温饱问题解决的年代,物质需求渐渐上升为精神需要,一起吃饭不仅饱腹而且有了更深刻的美好寓意,家的灵魂,在家人聚餐时才会熠熠生辉。
和家人吃饭总是充满着一种细碎而幸福的麻烦,比如当妈的总是在吃饭的时候看你不顺眼,吃多吃少他都不满意:又比如,老头老太太总是为孩子们强行添饭,连四十多的爹也不例外,热闹之中,家里因为开火灶具散热以及饭香充实而变的温暖可爱,家人也因互动而变得神情生动愉快。家的真谛没那么复杂,究其本质,就是因有那千百顿或平淡或丰盛的一日三餐,滋养脾胃,调和身心,因此能常在一起用餐的家庭通常其乐融融,灵魂丰美,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敢,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身后有家,家里有饭,饭里有笑,有暖,有人间的四月天。
有一天,当我也要有一个小家的时候,希望有一个人说愿意给我做早饭,做午饭,做晚饭,不要余生多指教了,麻烦你余生给我做饭。诶,到时间了,不好意思,我妈喊我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