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是中国农历腊月中一个重要的日子,是中国农历年岁之终的月度第八天,也称“腊八节”,由来已有千年之久,来源传说很多,从官、从民、从宗教的行为上,这天兼具有吃腊八粥的习俗,都会特意在这天准备并且食用腊八粥,寓意祈福迎寿,祛疫迎祥。
所谓“腊八粥”,即一种8样或者多样食粥熬制而成的粥,主要的食材有:大米、小米、红枣、花生、莲子、桂圆、薏米、黄豆等组成。全国各地主要粮食产物和饮食习惯或口味不同,会略有差异。
这里我不是想聊关于腊八的来源的真伪考证,也不是想分享腊八粥的营养及做法,而是想能够以“腊八粥”为契机点,从理论和哲学的层面,去思考下经营和管理的智慧,希望能给所有的管理者或者创业者在公司经营管理上有些许启发。
一、审视即效率,简洁即效益。
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讲,生存是根本,创造价值是动力,通常的前提假设是短期追求效率,长期追求效益。有很多好的方法论或者书籍会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怎么去做?,可有些时候,在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上往往我们会忽略了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没有去深挖和深度思考下这些真正能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从“腊八粥”上来审视一下,我们将它换成另一种形式来看:
“腊八粥”=腊八+八+粥
就能够看到这个短短的3个字包括:时间、数量和价值。即:腊八代表时间,八代表食材的数量,粥代表的是自身能够提供作用和价值。审视后,发现非常简单直接,就能够触及到想要传达给信息和意义。仅以此名字类比公司经营管理,应该具备“审视+简洁”的思维行为习惯。在经营上,时时审视,去挑战看似合理的点,在管理上,简洁思维,简单直接表达想要的结果。长期坚持,相信能够体会到:审视上提高效率,简洁上追求效益。
二、重新认识时间
“时间”目前已作为管理上一个很普遍的计量工具,具体场景比如:公司经营时长、年度任务、月度考核、日考勤等,除此以外,站在在公司经营管理角度上,对于时间还有哪儿些可以认识或者审视的地方呢?
“腊八粥”中的“腊八”代表时间,“粥”代表产品的身,如果不考虑来源传说,这天就是普通的一天,粥仅是一个充饥的食物,当有了传说故事和寓义后,这个时间就有了不同含义,用商业的眼光来看待时间,要学会赋予“时间”一定的特殊意义,即给时间下定义,比如:创建自身公司业务***节日。
商业竞争上,无论从流量逻辑还是用户逻辑上来看,本质上也是在抢夺“时间”,流量核心是在抢夺用户的停留时间,用户核心是在抢夺年龄差异、作息习惯的时间。所以应该重新认识时间,时间=意义+年龄分层+作息习惯+...。在产品差异化竞争或者创业项目选择时,对于时间充分的细化,完全可以利用和延展“时间”这个新概念。
三、解构是小创新 重构才是大创新
“创新”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直接理解为创造一个新的事物,或者更新改变一个事物,有很多维度对于创新的解读,比如:从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商业管理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还曾提出过颠覆性创新和持续性创新的理论。
从实用原则上来讲,我更推崇一个最有效的办法——“解构重构”。“解构”就是把已存在的东西或事物,拆分来看,具体都有哪些小元素构成的。“重构”(佛学上也称和合),再把拆分的这些小元素组合一下,形成一个所谓“新”的事物。
“腊八粥”中的“八”,八代表的食材的数量以及自身的特色,来解构一下“腊八粥”,这个“八”的每一样罗列,里面有:大米、小米、红枣、花生、莲子、桂圆、薏米、黄豆等等,在腊八粥诞生之前,这些食材基本都有,就每一样食材而言都没有创新,对于做法原本的食材也可以熬成粥或者某种食物,同样没有创新而言。当这些食材按不同份量组合在起,即重构在起,这就形成了创新。
引申到公司经营管理上,创新不一定非得刻意去模仿或者借鉴,将公司或产品自身的所有优势和特点解构一下,然后抽取一些小元素“重构”,这就是创新,当然,选对方向能够正确的”解构“本身也是一种创新,不过这种创新仅是思维或者动作上,未形成商业利益和价值,也仅算是一个小创新,当重构真正形成商业利益和价值,才是真正的创新。
适逢腊八节,以“腊八粥”的案例,简单的从思维、时间和创新三个角度开篇,经营管理永远没这么简单,更应该去相信是多种因素作用力的结果,也就是“叠加效应”,就好比腊八粥中多样构成,单单一样或者某少数几样也不能称之为“腊八粥”。
相信理论和思维的力量!致敬所有的管理者和创业者。
—— 高宏飞
农历辛丑年 腊八
(2021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