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部书,无论是世界历史和文学方面都有收获。
2017.8.26 星期六 阴
看完了英国作家肯·福莱特描写一战的书籍《巨人的陨落》三部曲,挑有感触的内容,来剧透一下书中那些桥段和人物。先看的是后两部借到的实体书,第一部后看,因为没借到实体书,搜到网易云的电子书。阅读体验各有不同,实体书质感好,护眼,电子书方便携带,可以截屏做摘记。
这部史诗巨著三册书分别写了一战前中后三个时间段欧美各国的情况。一个国家,当然没法全写;一个大事件,如果只是概述,当然也没什么看头。作家巧妙地以人物的活动或见闻带动故事情节,这就决定了这些主要人物大部分跟政治上层有关,他们有英国贵族菲茨,美国总统助理格斯,德国外教官员沃尔特,以及奥地利外交官罗伯特等,俄国代表性的人物是格雷戈里,是底层人物,但后来却是推翻沙皇统治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关键人物。人物虽是虚构,但有关一战爆发的原因,战争的进程,结束的契机,战后条约的签订等,都依据真实历史写成,是有助于了解那段复杂的历史的。
前不久刚看《出埃及记》,两部著作都是关于战争题材的,对战争给世界和人类带来的灾难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即使只是文字描述,血腥之气也透出纸背。英国人物比利,亲眼目睹自己的邻居、伙伴,由于贵族指挥官的愚蠢,成批倒在阵地上,俄国德国哪一个战场都是如此。故乡的父母姐妹,当报死亡名单的邮差来送信时,如同死神降临,而邮差走过门前,没有跟自己对视,都觉得幸运无比。
战争付出的不止是战场上的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还有战后的饥饿贫困、疾病失业、青春岁月虚耗和战后重建付出的辛劳等无形的代价,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样的悲惨遭遇光想想就已经非常可怖了。看到战争的残酷,才会珍视和平的可贵。
菲茨的妹妹沫黛有这样一段心理活动,足见战争来临给个人带来的致命冲击:
这是她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她的国家就要加入一场无谓的战争,她的哥哥和她所爱的人即将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她就要跟自己的未婚夫分离,也许这就是永别。全部的希望都没了,她彻底陷入绝望之中。
战争虽然残酷,但阻挡不住爱情,也阻挡不住孩子的诞生。德国的沃尔特和英国的沫黛相爱了,因为两国是对战双方,所以他们只能偷偷结婚,只有两个证婚人在场。即使战争一打就是三四年,两人无法见面,中途也会遇到诱惑产生动摇,忠贞不渝的爱情却是连死亡都无法分开的。
在大事件中,在国家和阶级的纷争中,那些高尚的灵魂与卑劣的灵魂都会显露出本性。格雷戈里对卡捷琳娜的宽厚,尊重,爱惜都令人喜欢。卡捷琳娜怀着格雷戈里弟弟列夫的孩子,列夫逃亡美国,格雷戈里为了让卡在自己参军后能领到生活补助,毅然跟她结婚,保她清白。战场上回来后抚养孩子,照顾她,这种无私付出和尊重让她最终爱上了他。
菲茨算是一个反面人物,但他的自私、虚伪和对旧制度的维护却是一步步演绎出来的,让人不屑痛恨之余,又觉得与他贵族出身、家财万贯的身份是吻合的。
大时代是一个个大人物的决定和小人物的命运的交织、推演、发展、结局,再产生新的交织的一个总和。我们被时代影响的同时,也可能影响着这个时代。
书中出现的像皇帝、总统、外交家等大人物有这个作用,但很多地位不那么显赫的人物也在一点点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比如艾瑟尔。她是英国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和菲茨私通怀上了孩子,被菲茨扫地出门。她和弟弟比利却最终成长为工党在英国议会的一员。三册故事的结局也以她和菲茨在威斯敏斯特宫楼梯相遇,并在无声较量中以菲茨的可悲让步作为结局。这是时代进步、人类追求平等民主的必然结局。
人物刻画,作者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每一个人物不管笔墨多少,都鲜明生动,栩栩如生。再加流畅的叙事风格,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对大场面举重若轻的驾驭能力,都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和感受。有名人评论此书“里面几乎每一页都有故事发生”,阅读时很容易使人沉浸其中。
作者对情节的架构与表述能力很强,五个家族的命运同时推进,就像用五根棒针,多个线头一起织衣服,绵密又纹丝不乱,相互穿插,给人流畅而丰满的阅读体验。看过这种叙事方式,会觉得单线结构的作品过于单薄。
高明的作家,是没有立场的。作者大体以理性的旁观者在叙述,但他总是一个带着时代特征的人物,于是文中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他的立场,诸如对战争与和平,对民主与专制,对忠贞与背叛,都有较为鲜明的观点,体现西方社会主流价值倾向。
无意中发现,这部书还有第二部,描写二战;还有第三部,描写二十世纪后来时代的内容,又有了新的阅读兴趣,阅读这部书,对世界历史和文学方面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