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过奥斯卡大片《美丽心灵》的人应该对博弈论不陌生,这里缅怀下纳什夫妇二老,前年车祸不幸去世,天妒英才。博弈论是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这里囿于本人的才疏学浅,就不做深入的量化分析了,我们来聊聊生活中的那些博弈论吧。
博弈论里最为著名的应该数“囚徒困境”了,这个哪怕不是经管类专业的人都有所耳闻吧,就是警察叔叔利用囚徒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使他们各自的最优策略都是坦白从宽,而他们的策略选择集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因为无论其他囚徒选择什么策略,他自己的最佳策略就是坦白。
这里也不展开理论了,随便胡侃。先聊个均衡的问题,利己的博弈可以找到均衡点,而利他反而不行。就像饭桌上最后的一根鸡腿,如果家里每个人都互相谦让,那么最后反而鸡腿没人吃就浪费了;而利己的话,我离鸡腿最近,鸡腿就是我的了,简单粗暴。所以,一个人人利他的盛世反而是糟糕的,理性而自私的经济人才是社会稳定运作发展的完美个体假设。
接着聊,纯粹出于利益的合作比出于友谊的合作更有效,这个很好理解,友谊涉及道德涉及长远的考虑,反而没纯粹利益相关的合作来得干脆痛快。我提这点是想吐槽下平时打球的诡异现象,往往关系刚刚好的朋友组队比赛打得很烂,除去打法相克之类的技术原因,有个关键因素就是每回合比赛我们都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是不是要给他做球,他的配合我是不是意识到了等等原因,导致效率低下,最终自然输掉比赛。
扯点历史增加文章底蕴,古代将领经常有“养敌自保”的意识,最早应该追溯到韩信,刘邦曾许他“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不死”,意思就是“看见天的地方他不会死,看见地的地方他不会死,看见兵器的地方他不会死”,后来吕后就在黑暗的二楼隔间里用竹子捅死他了,还真是说到做到。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后来的将领就学乖了,他们尽可能地使自己参与博弈的代价最小化,而使收益最大化,这样的随手一抓就是一个例子,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是个很有谋略的人,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辅佐宋太祖和宋太宗统一了大半个中国,然而面对北方最后一个强敌契丹却似乎毫无办法,使得宋朝一直面临北方的威胁,这也使得后面历朝的将领都心领神会,从不提出统一的方针。
分享下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博弈,最弱的也许才是笑到最后的。举例三个射手ABC,枪法也排了个123出来,A最准,B次之,C最烂,现在三个人决斗,谁生存下来的概率比较大。其实我们都可以猜到会是C了,但是为什么呢?这里来分析看看有没有道理,A是最准的,所以BC肯定先打他,这样一来死亡率最高的就出来了,B第二准,所以A肯定打B而不是C,那么一轮下来AB可能都死了,C自然也就活下来了,当然这还要取决于决斗的规则和对比关系,还有他们枪法到底有多准和有多烂,有机会我们再展开聊,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枪法最差的C反而能够在一场决斗混战中存活下来。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博弈的故事,涨了不少见识,这里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有兴趣的童鞋可以一起留言探讨。我在本科范里安版本的微观经济学中也学过一些量化分析,比如混合策略均衡我就觉得比纯策略的难了不止一两个台阶,但我相比还是更喜欢贴近生活的那些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