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000+,还终于?
对,就是1000+,我不是来搞笑的,我也没漏掉两个0。
3月底开始在简书更文,到现在4个多月,总共写了19篇文章(不算这篇)。前18篇阅读量一直在2、3位数之间浮动。
直到上一篇,终于过千了。
截止今天,阅读量1061,被7个专题主动收录,当然也包括首页。
4位数的小目标,别人轻点鼠标的事,我却整整努力了4个月。
还真应了那句话——
你自以为的极限,原来只是别人的起点。
蓝瘦!香菇!
02
其实,在写作上,我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白”,好歹还写过7年文案呢,上学时作文也是前几名,来简书的第一篇文章,就被推上了首页呢。
就算写不出爆款,也不至于这么惨淡吧?
直到,我发现很多写得不错的作者,他们大部分文章的阅读量,也在3位数上下晃荡。
心理一下子平衡了。
我还安慰自己:那些咖们,哪个不是写了几十篇,上百篇,我才不过10几篇么。
不是我不行,是时候还没到!
毕竟,人家一个月都要写上几万、十几万字,我4个月才写了2万多字么。
先给自己的阿Q精神点个赞(偷笑)。
03
虽然离10万+还有2个0,但再小的突破也是成就,对吧。
所以,写这篇呢,我就是想总结下:
这次的1000+和过去的100+,到底有什么不同?
第一、标题得有点“党”
很多人都不喜欢标题党,我也不喜欢。但你又不得不承认,好的标题,多多少少都带点“党”性的。
像什么秘密呀、真相呀,还有数字类的标题,点击率总是会比其他的高很多。
这篇1000+的标题,我也想了好几个版本。
一开始是:《过午不食,真理?还是邪说?》后来,又想用:《同样是过午不食,为什么有人饿成胃穿孔,有人却越饿越精神?》
但总感觉太过科普化了。
到最后,才定了:《坚持过午不食7年,他说......》
这种讲故事、留悬念、吊胃口的标题套路,虽然有点党,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二、改得次数最多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大文豪的境界。从古至今,随便大笔一挥,就成佳作的,估计真没几人。
对大部分作者来说,想出精品,就得反复推敲。
反正,有点文思,但不怎么泉涌的我,每次文章写完后,都要读几遍,改几遍,再发出去。
这篇1000+,从构思到写完,大概2个多小时,但修改却用了2天。
当然不是2天啥都不干,一个劲儿地盯着改。而是不忙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读读,每次读都会发现新的问题,然后调整。
第一天写完,第三天发出去,从标题到内容,我大概调了不下5遍。
第三、蹭了个“冷”热点
前段时间,《我的前半生》热播时,满屏都是罗子君。最近,《战狼》火了,打开手机又都是吴京。
一个热点出来了,大家都喜欢蹭,却很少有人能蹭出新意,蹭出深度。
最后的结果是,读者都审美疲劳了,你还没能蹭上多少热度。
那我们能不能找些不一样的热点。就是那种感兴趣的人不少,但蹭的人不多的热点。
就像这篇“过午不食”,阅读量之所以能比之前的高那么一丢丢儿,多多少少也沾了这个“冷”热点的光吧。
第四、内容故事性
关于过午不食,我原本打算写一篇科普文,尽量客观公正地分析一下,过午不食的利与弊。而文中的大师呢,也原本是计划用到的一个小案例。
可上网一搜,类似的文章已经很多了。有理有据有案例的都很全面。
那怎样才能写出新意呢?
我想,人们都不喜欢听大道理,却很喜欢听故事。那把道理藏在故事里,在故事中引出道理,应该会很受欢迎吧。
所以,我就把大师从一个小插曲,变成了主旋律。以大师的故事带出过午不食。
04
上周六,去听了文叨叨的成长分享会,她有两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永远不要当“潜水者”,进到一个社群,不管是付费的,还是免费的,你都要积极表现,只有积极了,机会才有可能砸中你。
她最开始加入彭小六的打卡群,每天主动给别人点评修改文章,然后获得第一次分享机会,到后来越来越多人找她分享,再到后来开付费写作课,打造个人品牌。
我想,在她的成功秘籍中,最重要的2个字,应该就是“主动”。
第二,活动现场有个70后大叔,想写一本个人传记,又担心自己的语言风格跟不上这个时代,不被90后、00后接受。叨叨给的建议是,说人话,就像平时跟人聊天一样写文章。
在我写文案的7年里,也时刻受到这个观点的洗礼。刚入行,领导就教我们,忘记你的文笔,忘记你的文学,你就想象对面坐着一个人,你在跟她聊天,你怎么跟她聊天,你就怎么写。
所以,我想对自己说,也对跟我一样的小伙伴说:
首先,不管再难,都要一直写下去,只要写下去,就会有机会。
其次,不要把更文当成压力,就像平时说话一样,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
只要做到这2点,就算,10万+可遇不可求,1000+努努力还是有机会的。
END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