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盈庭
康熙年间,唐市市泽村的东面和昆山石牌相邻。流经常熟、昆山、吴县和太仓的七浦塘,经过石牌时,将石牌镇一分为二,这给两岸人民带来许多不便,当地人民希望在七浦塘上建一座桥,便于通行。无奈缺少资金,只能望河兴叹。
石牌人王中甫倾其财力,带头捐款,并发起募捐,决心在七浦塘上建造一座三孔石拱桥。石牌人民拍手称好,积极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康熙十一年破土动工建桥。化了九年时间,大桥还未建成,但募捐款已经用完,王中甫奔走无效,只得停工,等待筹集。在这关键时刻,与石牌相邻的唐市市泽村人许彦荣夫妇闻知,慷慨捐出一生积蓄的500两白银,帮助石牌人民建桥,工程才得以继续进行。
康熙二十一年大桥建成。建造万寿桥,前后历时十年四个月零十六天,真可谓耗时十年,来之不易。
三孔万寿桥,跨度约15米,加上南北桥堍全米。桥宽4米,桥中央桥面10多平方米,桥面两侧有望柱石栏,由石榫镶嵌连接。附石栏有青石靠座,供行人歇脚。南北桥堍各36级石级,每级石阔35厘米。为防止雨雪天石滑,特地在石级凿上棱形花纹。南桥堍竖有万寿桥铭志石碑,记述建桥时间、过程等。桥高,离水面6米左右,因此,站在万寿桥上,居高临下,是人们观看传统龙舟赛的最佳地点。届时桥上、七浦塘两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像这样大的三孔石拱桥,周围数十里很少见,远近闻名。
万寿桥建成后,南北交通便捷,商贾往来,百姓聚集,石牌镇在清末形成,并有“金唐市、银石牌”的美誉。
万寿桥风风雨雨三百年。桑海沧田,时光流逝,1971年石牌镇拓宽市河,万寿桥没有“万寿”而被拆毁,万寿桥不复存在。但是,石牌人民心目中依然有一座万寿桥,依然十分感谢为建桥作过贡献的石牌人王中甫和捐款的民众,依然不忘为建桥雪中送炭、慷慨解囊500两白银的唐市市泽村人许彦荣夫妇,并记在《石牌镇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