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长在一个西部环山的小县城,人口密度不大,经济也不发达,但是环境很美,尤其是西部的山区。每逢暑假,父亲便会带上三五亲朋好友自驾去山中游玩,我们带上帐篷,在家做好的饭菜,还有孩子们爱吃的零食和水果,就开启了一天的夏日之旅。那是我记忆中的乐园,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随处都是我们可以为之着迷一整天的美景。
我们总是去山峰后边的小湖,湖水从山上缓缓流下蓄积而成,由浅入深,清澈见底。浅滩就是我们的根据地,在几棵大树的荫蔽里搭起小桌板,摆上食物,山脚河湾的水温很低,刚好可以冰镇两个西瓜,一个下午的闲暇时光便由此开始。深的水域有个小水坝拦着,我们常常从水坝上跳下去,像下饺子一样,湖水清澈见底,水中鱼虾在水藻的隐蔽下东游西窜。下雨本来是个烦人的天气,但是当我们在水中游玩不用担心被淋湿的时候,雨水竟成了一份额外的快乐。湖水旁边还有一个水井,井水清澈甘甜,我们喜欢围在一旁看自己清晰的倒影,又像是能看到底部,旁边常有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一点也不怕人。此情此景在以后的日子里,曾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在梦里迟迟不愿醒来,让我在纷繁扰乱的日子里,享受到片刻的宁静和无尽的回味。
直到后来,人们之间的口口相传以及媒体的发展,让听闻这一美景后每年进山的人变得越来越多,而人们只愿享受美好景色带来的放松和快乐,却不愿对这大自然的恩赐加以爱护。或许你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光鲜亮丽的游客照的背后,是随意丢在草丛里、湖水里的垃圾;是对森林防火产生威胁的有始无终的私家烧烤摊。人们获得了极大地快乐和满足,而遭殃的却是这里的一草一木,花鸟鱼虫。人们把渔网撒向湖面,把鱼竿立在岸边,贪婪地想把这一切美好据为己有。可他们并不觉得,对环境的破坏终究会以人们不可预料的方式报复到人类自己身上,或许不是他们这一代,是他们的子孙后代。
山中村民借此机会发展起了并不完善的旅游机制,有的人想要从这一机会中捞一笔钱,在路边空地设置收费停车区,湖水被圈起来标上垂钓收费的标志,而获得的利润并没有去加强环境的建设,而是收进了自己的腰包;有的人是因为自己的家园受到了破坏而痛心疾首,奔走呼吁,如果有人对你的随手扔垃圾行为进行批评而你却不以为然时,那你真的要好好想一想,众人的小恶累积成的大恶,对别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多么大的危害。那也曾是我们每年一游的宝地,每每想到如今的模样,都会一股酸楚和无奈涌上心头。
总之,我的乐园就这样在十几年里不经意间消失了,我还没来得及把她最美的一面铭刻于心,她已经给离我远去。让人不由得想起桃花源里处处志之又寻向所志最后不复得路的武陵人,或许桃花源依然存在,只不过不是以前的桃花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