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是水的民族,他们傍水建干栏而居,种植水稻,“一日十浴”;傣族是雨林的民族,傣族聚居区是中国境内镶嵌在北回归线上“独领风骚”的一块绿宝石;傣族是开放的民族,“秘境”现今已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的前沿。
说到傣族,这里的人文风俗,美景不断地吸引着国人前往版纳德宏一带探寻秘境。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傣族人口有将近116万,而全球泰民族人口约有6800万。因为他还有这么几个有着相似的风俗习惯的孪生兄弟:泰国的泰族(Tai)柬埔寨的泰族(Tai)、越南的泰族(Tai)、老挝的佬族(Lao)、印度的阿萨姆族(Assam)。
泰族民族分布(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似风俗习惯中除了宗教信仰、饮食习惯、服饰外,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是“泼水节”。中国傣族将泼水节称之为浴佛节,泰国泰族将这一节日称之为宋干节。虽说在各国叫法不同,但是名字都是来源于古印度梵语,而且泼水节都在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举行。这一天人们相互泼水,都是表达祝福之意,而且都将浓重的泼水节视为民族的新年。
中国傣族(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来作为一个整体中的傣语民族,由于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国度,其历史经历也就有了差异。其中,与我国有着近2000公里边境线的缅甸和中国傣族真的是一衣带水的好兄弟,好ပေါက်ဖော်
01
缅甸掸族
缅甸的掸族和中国的傣族本为同一民族。缅甸的掸族自称也是傣,掸族是缅族和其他一些民族对他们的称呼。
从历史记载来看,今天缅甸掸族的先民一度皆为中国的臣民,其居住的区域曾经也都属中国的版图。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缅甸掸族,是随着中国西南边疆的不断变迁和缅甸封建王朝的北扩,而导致傣人群体中的一部分被缅甸统治之后才逐渐形成的。
缅甸掸族(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2
中国历史上对傣族地区的统治与管理
在中国一侧,傣族更早时期的统治形式我们不清楚,从元明时期,特别在明朝,中国中央王朝对其统治区域内的傣族进行统治的主要形式一直是土司制。也就是所谓“以夷治夷”,在这些地区仍沿用原有的地方首领治理地方。
因为土司制不能够很好地集中权力,土司制的存在也注定了这一区域受中国中央王朝的影响是有限的。为了行使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主权,中央王朝对土司规定了若干义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供征调”,中央王朝有战事时,土司必须奉命征调军役为中央王朝服务。由于元朝统治时间较短,留下来的记载不多,而记载中
明朝对傣族各部征调(包括出兵、出粮饷、出军械、出战具如战象、战马、船只等)去战争的事件是极为频繁的,战争的影响之一就是:让区域内的民族在碰撞中交流。交流多了,文化习惯等等也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中央王朝还规定傣族地区的统治者定期向中央王朝朝贡。朝贡是周边国家或民族在承认中国中央王朝的宗主权的前提下同中央王朝保持友好往来的一种交往方式,对于周边少数民族,中央王朝更把这种方式看成是一种控制手段。明代傣族向朝廷进贡的物品,主要有象、马和各种珍奇异物等等。另外,为了加强对傣族地区的控制,中央王朝还开始向傣族地区大规模移民。早在汉代,就有内地人民移入云南(中缅两国官方最早的交流也是在汉代),但元明时期,特别是明朝,出现了内地人民移居云南的高潮。现今云南民间多数人自称祖上是明洪武年间从南京迁来的,甚至一些少数民族也有此种传说。尽管这些说法难免有附会和传说失真的成分,但从某个侧面确也可以说明当时移民的盛况。
从元明时期,特别是在明代,中国中央王朝对其统治区域内的傣族进行统治的主要形式一直是土司制。即在这些地区仍沿用原有的土酋治理地方, 也就是所谓的“以夷治夷”。虽然偶有变动(如:清缅战争)但在明清以后,中国中央王朝对傣族地区的控制便逐渐巩固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消了土司制度,设立了2个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7个傣族自治县,以及数十个傣族乡(分散在中国西南各地)。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后,一部分傣族又开始向南迁徒,进入缅甸、泰国、老挝。
03
缅甸对掸邦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缅甸缅族势力崛起后,建立了蒲甘王朝。蒲甘王朝兴起后,缅族的势力在向南部孟人地区和西南部阿拉甘地区扩张的同时,也开始向北部和东北部的傣族地区扩张。
虽然缅甸史籍记载说,缅王阿奴律陀(အနော်ရတာမင်း)在公元11世纪发动统一缅甸的战争时,曾亲自前往大理索要佛牙,返国时路经掸人诸国,受到许多掸人首领的朝贺,卯掸人(即傣卯人)还献了一位公主给他。还有的史籍说,阿隆悉都王(အလောင်းစည်သူမင်း)在巡游时,也曾访问了他领地附近的掸族下邦。但是,这些仅仅只是传说,蒲甘王朝到底控制了傣族的哪一些地区? 目前仍然没有明确可靠的记载。
但从缅甸的史书中可以知道的是,阿奴律陀(အနော်ရတာမင်း)为了防止掸人的入侵,在掸邦高原山麓下设了43个哨所,据考证,其中有33处现仍为村落或地区之名,其中除了八莫在今天的掸邦境内以外外,其余均不在今天的掸邦境内。由此可知,阿奴律陀时期缅人的势力并没有真正深入和控制傣族地区。
缅甸掸邦 掸族聚居地(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缅甸封建王朝真正对一部分傣族实行有效的统治是从东吁王朝时期开始的。在缅史上的勐卯王国灭亡后,恰值缅甸东吁王朝兴起。
东吁王朝兴起之初, 怒江、伊洛瓦底江的傣族正处在各土司相互争夺仇杀的动乱年代。于是东吁王朝统治者趁机北犯,侵占了中国占领的一些傣族地区。
此后中国一度又收复了一些地区,但缅甸仍不断侵扰。18世纪中叶缅甸雍籍牙王朝建立后,又不断侵夺傣族的土地,最终使得一大片傣族的土地及其居民,受于缅甸的控制之下。
西双版纳也曾在东吁王朝时为缅甸控制,虽然缅甸东吁王朝最终并没有能够控西双版纳,但是,到了明代后期,许多原先属于中国的傣族地区沦于缅甸,对于这些地区,缅甸统治者并不是都能完全控制。清初,一些早先声称要追随缅甸的傣族首领又一次在中缅之间徘徊。傣族、掸族就在中缅之间不断地徘徊漂泊。被缅甸封建王朝控制的那一部分傣族, 尽管依然自称为傣族, 但是, 缅甸的统治者一直把他们叫做掸族。后来, 人们把他们控制下的傣族地区也统称为“掸族诸邦” (ShanStates), 简称“掸邦”。
缅王对其所控制的傣族地区即缅人所称的掸族诸邦的统治也是一种“半自治” 形式, 缅王也允许掸族的首领保留他们的世袭职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缅甸控制的那一部分傣族逐渐在一定程度上“缅化”了,
如在缅甸统治下的掸族诸邦,各邦的首领都拥有缅王赐给的权标:与缅王一样,
可使用金伞或白伞,各首领称呼他们自己或亲属以及臣民称呼他们及亲属时都使用一些特殊的缅甸“王族语汇”,如他们的儿子称“သားတော်”(王子Thadaw)、女儿称“သမီးတော်”(公主thamidaw)、兄长称“ညီတော်”
(nyidaw王兄)、姐姐称“အစ်မတော်” (amadaw王姐)、妹妹称“ညီမတော်” (nyimadaw王妹)等。
04
中缅两国的傣掸民族跨国境格局 大体形成
1752年,东吁王朝被下缅甸的孟人势力所灭。但缅人首领雍籍牙重新纠集东吁王朝旧部,打败孟人势力,建立了缅甸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雍籍牙王朝。雍籍牙王朝稳定了国内局势后,又步东吁王朝后尘,继续向傣族地区进犯。雍籍牙死后,其子莽纪觉、孟驳相继为王,便不断侵扰中国沿边。
1766年(乾隆年间),缅兵所遣东路军由景线进逼孟艮、整欠。先占孟艮, 继而侵入西双版纳。
对于缅甸雍籍牙王朝的不断入侵,清廷不得已而进行军事反击,于是发生了乾隆32年至35年(1764 -1770年)两次征缅的战争。
这两次征缅战争,在领土方面虽无太大的收获,但却暂时压住了雍籍牙王朝侵犯我边境地区的这股凶焰。此后,缅甸雍籍牙王朝再也无力组织对我边境地区的大规模侵扰。但是,缅甸雍籍牙王朝的入侵,使缅甸对自东吁王朝以来对许多傣族地区的控制进一步稳定,也使傣民族大体上形成了今天这种分别属于中缅两国的傣掸民族的跨国境格局。
补充一下 清缅战争
清缅战争,是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围绕中缅边境地区的领土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
清缅战争从边境土司小冲突开始,演变为精锐主力对决,1769年11月以缅甸称臣纳贡收场。战役中,清军统帅明瑞率领1万清军大破缅军攻到缅甸首都阿瓦附近,但在缅军大规模的坚壁清野下,清军粮尽退走,遭到缅军5万主力包围。清军趁夜色沿小路撤退,为保大军顺利撤退,统帅明瑞、扎拉丰阿、观音保让大军先走,率数百八旗兵拼死殿后皆殉国,清军万余官兵及伤病员和体弱文官都得顺利撤退。缅军惧怕明瑞,不知明瑞殉国,多次乞降,乾隆不许。
最终战役,清军前线出动1.8万士兵。缅军出动主力三万余士兵,还有数百法国兵。依然是缅甸兵力占优,但双方野战能力有一定差距,整个战役,还是清军保持攻势,而缅军保持守势。
此役清军虽取得了缅甸的臣服,收复了万历年间被缅甸掠夺的孟养、木邦、蛮暮等土司,但清军损失惨重,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先后病死,傅恒亦染病卧床。
此战造成东南亚一大变局,缅甸中南半岛霸主地位被大幅削弱,暹罗因此而复国;缅甸也重新认识到中国的力量,由此建立了绵延二百多年的睦邻关系。
05
今日的傣族与掸族兄弟一家亲
尽管掸族也受到了缅甸缅族的影响。但除了前文所说的风俗相似以外,缅甸掸族与中国傣族在住房建筑式样、财产继承制度等方面,依然与中国的傣族很相似。而且至今,居住在缅甸的掸族,依然还自称傣族。例如居住在缅甸北掸邦一带的掸族还与相邻的中国云南德宏一带的一些傣族一样自称“傣岩”
(TaiYai,意为“大傣”)。中国边境地区的人们,现在也依然把缅甸的掸族说成是“缅甸傣族”。如果我们要强调缅甸掸族与中国傣族之间差异的话,似乎可按照缅甸人的称谓,把缅甸的这些傣族称为掸族。但如果我们要强调他们之间的共性的话,我们依然可以把缅甸的掸族叫做傣族。中国傣族缅甸掸,缅甸掸族中国傣
后话
傣族、掸族,虽然分处两国,但是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一衣带水的好邻居,好兄弟。他们在各自的国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让自己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将来更会继续踏实奋斗,在一带一路下,在中缅交流的前沿,为本民族,为国家,和睦共处,通力合作。
你知道关于傣族和掸族有哪些不同的习惯吗?告诉我们吧~
资料来源:
腾讯新闻:https://new.qq.com/omn/20191031/20191031A074WZ00.html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daizu/node_7067663.htm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8%85%E7%BC%85%E6%88%98%E4%BA%89/662772
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6295956-6509476.html
新浪网:https://k.sina.com.cn/article_7025822431_1a2c58adf00100sodo.html
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154767926_523187
Bing国际版:https://cn.bing.com/search?pc=MOZI&q=%e4%b8%ad%e5%9b%bd%e5%82%a3%e6%97%8f%e5%92%8c%e6%8e%b8%e6%97%8f&first=7&FORM=PORE
因为能力有限,若有错误,烦请您为我们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