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师们都是如何在七夕节表白的?
顺着这些情话,用5分钟了解心理学理论和观点。
@弗洛伊德:一看到你,我的力比多就燃烧起来。
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看做是潜意识中的原动力。他最初把心理分为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后来实践治疗发现,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更加合适。
@荣格:我唯一的人格面具,就是爱你的我。
荣格否定了弗洛伊德的性欲论,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像带着“面具”,这就叫做人格(类似于常说的性格)。他在人生瓶颈期在日记里发现了曼陀罗(Mandala),通过画圆形画来整合自己内心的冲突。
@阿德勒:我的一切行为背后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和你在一起。
阿德勒不同意弗洛伊德把心理分为不同的部分,而坚信,人要被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不管是否正确,我们都是在奔着自己的目的而去。
@威廉马斯顿:亲爱的,野兽风,奔放型,超暖男和理性派,你喜欢哪款?我统统都可以演绎。
威廉·马斯顿提出了行为风格理论,简称为DISC,人的行为风格大体分为四类:D支配型,I影响型,S稳健型,C思考型。这四种特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只不过是比例不同。理想的均衡状态是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需要来调用不同的行为风格。
@马歇尔·卢森堡:我需要爱,我有一个请求小而清晰——请你爱我,时间,一辈子。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非暴力沟通这种平和而神奇的语言,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当你向对方提出请求时,一定要小而具体清晰,才有实现的可能。
@班杜拉:你使唤我干活,是让我的自我效能感爆表的最佳方式。
班杜拉是社会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自信。自我效能感的信念是我能行,无助倾向的信念是我不行。
@华生:你的一颦一笑,都在训练我更加靠近你。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训练”,他说: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想要的样子。
@马斯洛:你的呼吸和心跳,是我心灵最底层的基础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在晚年把需要层次理论又进一步细化和丰富了很多。
@罗杰斯:咨询室内,来访者为中心。咨询室外,以你为中心。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流派领军人物,他的以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倾听、接纳和启发,不给来访者分析和建议,在对话中疗愈。
@萨提亚:别人冰山之下的渴望是被爱,我的冰山之下是渴望被你爱。
萨提亚治疗模式用了冰山模型来诠释我们的心理过程,水面之上的冰山一角是人的行为,水面之下的部分包括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
@艾宾浩斯:你在我脑海中的留存率,永远是100%。
艾宾浩斯最出名的贡献是他研究得出的记忆曲线:随着时间流逝,记忆留存率会以一定速度逐渐减少。依照这个规律,我们应当在学习之后定期复习,复习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延长。
@韦克斯勒:一见到你,我的智力水平为零。
在智力研究的领域,广为人知的有斯坦福比内儿童智力量表和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而在韦克斯勒之前的斯坦福比内量表更适合于测量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
把心理学史上的人物回忆了一圈,想出了这些。如果要写,还可以写下去,大师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