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一天晚上,两个室友从外面参加活动回来。一脸风尘和疲惫,但能看出她们很开心的样子,于是好奇地问了一句,怎么样,今天好玩吗?室友说:“你没去真是太可惜了,我们一群人在一起特别开心......下次带你一块吧!别整天窝在寝室了。”
那时,我正在写东西,敲敲打打间,头也没回地说,“我还是不去了吧,我不喜欢有那么多人的环境。”室友不折不挠,“人多怕什么,你要是害羞,就只和我们说话,我们带你玩。”
我想了想,对她说:“我从小性格就是这样,在人多的环境下会焦虑,和陌生人说话会紧张。我觉得大多的社交都是低质量的,交到的朋友过几天就没联系了。待在自己的小天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反而乐得自在。”
我知道,我一直是一个内向的人,不会主动去和人交流。同学们都以为我是害羞,喜欢安静。父母也总是催着我多和朋友出去玩。初中、高中,生活都过的很平淡。和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周末去书店逛逛,课间就看看书,写写字,放假也顶多去公园走走。现在回想一下,其实过的挺单调的,但我知道,这样的我其实最真实,也最舒适。
我在生活中遇到过的每一个外向的人,声音总是清晰有力,人前总能侃侃而谈,遇到什么都能主动上前。因此,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与同学有更多的交流,课余生活也非常丰富。不像我,一旦在众人面前讲话就会非常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有机会都不敢争取,生怕自己做不好而丢脸。因此,在外向的人面前,总觉得自己像个小透明,发着微弱的光,默默压下心里的不甘。
是不甘,其实也是自卑。我也曾想要变成大家都关注认可的外向型人,尝试了好几次,但均以失败告终。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我有些自卑,因为这样的我是不受欢迎的。我想要变成一个外向的人,我该怎么办?——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请你认认真真地看下去,因为接下来这本书,将会告诉你:
你完全不必因为内向而自卑,内向的性格照样可以成就一个足够优秀的自己!
一.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的区别在哪里?
美国人自视为一个外向的种族,而这意味着美国人已经丢失了对自己真实的评价。调查显示,有1/3~1/2的美国人都具有内向的性格倾向——换句话说,在美国,两三个人中间就会有一个性格内向的人。
内向性格通常被视作不自信和悲观,而外向的人往往更受主流文化的认同。
社会上外向理想型人往往更多,因为健谈的人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容易得到面试官的认可和领导的器重,他们在人群中也会格外显眼。而且有研究发现,那些健谈的人总是比安静的人更聪明一些——即使侃侃而谈的天赋与那些好想法之间并没有任何的联系。
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方式、公司里的所谓团队合作、brain storming的工作方式、卡内基的成功术等等。现在看来,我们学校也完完全全是按这个模型设计的:强调课堂讨论、口头表达、团队合作、project and presentation。而这些能力还成为我们的毕业生为雇主所喜爱的优点,因此,很多原本内向的人也会在这种社会要求下逼迫自己成为一个看起来非常外向的人。
然而,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究竟有什么差别呢?
荣格说,内向者往往是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关注人们外部的生活及活动。内向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他们之于身边事物的意义上,而外向者则会投身到事件当中。内向者会在他们独处的时候为自己充电,而外向者则会在社交活动满足不了自身需求的时候为自己充电
本书的作者总结了三个不同点,即:对刺激的反应、精力来源和思考路径。
内向性格的群体在生物学上有个名称,叫敏感性应激群体。他们天生对外部的刺激更敏感。因此他们宁愿一个人待着,不用去理会外在刺激可能带来的影响。
外向的人像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必须要有别人在,从别人的互动,评价中他们才能吸收到能量,觉的有存在感。他们要不断的通过社交来充实自己。而内向性格的人像是个蓄电池。他们从自己的内部世界获取能量,要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才能自己充电。
内向型的人想问题一般比较慢,比较深。他们有一个想法一定是深思熟虑之后才会说出口的,是慢思考。内向性格的人喜欢保持专注,喜欢长时间的琢磨一个问题。
二.内向性格需要改变,可以改变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内向者,也不存在绝对的外向者。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人,那他必然是个疯子。” ——荣格
我们可以从一些科学研究结论中得出,高度应激性是内向性格的一种生理学基础。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性格其实是由基因决定的,约有40%~50%受基因控制。
但是,我们不能将内向和外向性格简单地归结到天生的神经系统上去。实际上,造成内向性格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来源于幼儿教育中所受的挫折,也可能是个人发展中偏激而没有得到纠正的自我认知等。
另外,对公开演讲和展现的焦虑其实是人性中最原始最典型的部分,而不是内向者的专利。社会生物学家E·威尔逊认为在我们的祖先还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时候,凝视就只意味着一件事——我们被某个野生动物盯上了。我们还会淡定地待在那儿吗?不。你的本能只会对你说——快跑!
根据基因-环境作用理论,那些遗传了某些性状的人倾向于寻求生活经历来强化这些症状。而任何一种性情都会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性格像橡皮筋,富有弹性且可以随时拉长,但是这种拉伸是有限度的。就好像你将身子探出窗外(危险动作请勿模仿),能看到更远的地方,有新的体验,但这并不代表你能够离开房子,你必须在摔出去之前将头缩回来。虽然我们可以超越性情的限制,但最好的选择还是找准自己的位置,正视适合自己的那片领域。
内向性格不合群,不善于社交的同时,其实拥有很多外向者不具备的优势:
内向性格的人创造力更强
孤独的时候,想法是最不受抑制的
内向性格的人想象力更丰富
更容易与人共情,架构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内向性格的人善于倾听
更容易给人可靠值得信任的感觉
内向性格的人更容易在一个领域保持长期的专注
更容易成为专家,艺术家
所以,内向的你不必自卑,真正改变世界,推动文明向前发展的人都是有这种内向特质的。因为拥有这些优势,他们做事更加沉稳——这也是领导者必备的品质;思维更加敏锐——诞生了很多艺术家和思想家;能做出颠覆性的成果——这才是对世界真正的贡献。
因此,内向者平时要勇敢的做自己,不内疚,不自责,安安静静的做个内向者,不试图改变性格,但在需要的时候勇敢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存货,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
三.内向者如何将劣势变为优势?
如果在你的灵魂里,自卑感在悄无声息地不断疯长,只要你同它一样坚毅,那你也是幸运的。
内向者是孤独的,所以自卑,焦虑和恐惧也会如影随形;但内向者也是坚毅的,安静而坚定的力量更能激发内在的潜能。
作为一个内向者,我深知自己最害怕的是什么,无非是别人探寻的目光和面对众人的紧张感。但若要适应社会,成就更好的人生,这种公开场合的表达是不可避免的。针对这一点,作者也给了我们几个实用的建议:
1.做好充足准备
相信这对于内向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平时最爱做的事就是为未来做准备。当你做好充足的准备,即使是焦虑紧张也能告诉自己我已经准备好了,再怎么样也能将任务圆满完成,只是可能缺乏自信,下次一定会更好的!
2.和自己制定契约
其实内向者不愿意参加过多的社交和展示,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而是缺乏动力,不是不能,而是不想。和自己制定一个契约吧,在特定时间,戴上外向的面具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展示足够多的次数,之后,给自己一些奖励和一段时间的恢复期,例如自己在家里喝喝小酒唱唱歌,单独待一个下午,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
3.福尔摩斯观察法
当你定时变得活跃之后,遇到突发情况或者仍然克服不了紧张感怎么办 ?其实你是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了。用这个方法,就像大侦探福尔摩斯破案时那样,观察对方,将内部注意力转移到外部,把对准自己的那架摄像机拿出去。
好姑娘,内向是你的一部分,也必定成为你优秀的原因。不必自卑,也不用焦虑,内向性格只是一种倾向,只有在你将它看做一个问题的时候它才会成为问题。形成自己的个性就是力量。有效利用你的禀赋——比如坚韧、专一、洞察力以及敏感,去做自己喜欢或有意义的事情吧。
譬如写作。写作是用一种深入灵魂的语言,表达对世界的真切感受。如果你感到不安,或者有心情没有地方寄托时,就动动笔写一两行文字吧,也许不会有人看到,但你的世界,却因此变得坚强而美丽,你的生命,也会变得更加丰富,更有张力。
譬如欣赏一幅画。然而真正伟大的艺术品不必追随潮流,因为它本身就能引领潮流。
譬如思考人生。当然 ,在你思考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人生其实是不需要思考的,而是去体验,去感受,是用你敏感睿智的心,一寸一寸地拓荒出来的。
所以,我的好姑娘。
你要记住: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