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计篇
- 兵事的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
- 六种胜负的情况:胜败、可攻、不可攻、可战、不可战、危险
- 七种计算的方法:胜算、人数、士气、地利、主上、将领、法令
- 作战篇
- 战争的五个目标:生存、发展、繁荣、强盛、和平
- 战争的五个原则:正义、必要、比例、限度、后果
- 战争的五个阶段:动员、部署、交战、收复、整顿
- 谋攻篇
- 攻击的五种方式:间谍、火攻、水攻、围攻、直攻
- 攻击的五种原则:奇正相生、虚实相变、形势相随、机会相待、势力相敌
- 攻击的五种目标:敌人的心志、敌人的计谋、敌人的联盟、敌人的粮草、敌人的兵力
- 军形篇
- 军队的五种形态:圆形、方形、锥形、蛇形、鸟形
- 军队的五种变化:分合变化、虚实变化、迂回变化、进退变化、高低变化
- 军队的五种优势:速度优势、数量优势、质量优势、地形优势、情报优势
- 兵势篇
- 兵力的五种状态:整齐状态、散乱状态、强大状态、衰弱状态、动静状态
- 兵力的五种运用: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弱点,分散兵力牵制敌人的强点,伪装兵力迷惑敌人的视线,调动兵力适应敌人的变化,隐藏兵力制造敌人的惊奇
- 兵力的五种效果:杀伤效果,压制效果,扰乱效果,牵制效果,欺骗效果
- 虚实篇
- 虚实的五种含义:虚指空虚无实,实指充实有力,虚实指表面与内在,虚实指主动与被动,虚实指有利与不利
- 虚实的五种运用:以虚示实,以实示虚,以虚引实,以实冲虚,以虚实相生
- 虚实的五种判断:观察敌我双方的态势,分析敌我双方的目标,比较敌我双方的能力,探知敌我双方的计谋,察看敌我双方的行动
- 军争篇
- 战争的五种类型:防御战争,进攻战争,持久战争,闪电战争,游击战争
- 战争的五种策略: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声东击西,围魏救赵,借刀杀人
- 战争的五种结果:全胜,半胜,平局,半败,全败
- 九变篇
- 兵法的九种变化:地形变化,兵力变化,情势变化,计谋变化,指挥变化,法令变化,道德变化,天时变化,人心变化
- 兵法的九种适应:根据地形选择军队的形态和行动,根据兵力选择进攻或防守的方式和目标,根据情势选择主动或被动的策略和方法,根据计谋选择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和路径,根据指挥选择集中或分散的指挥和控制,根据法令选择严格或宽松的纪律和奖惩,根据道德选择正义或邪恶的原则和价值,根据天时选择适宜或不利的时间和季节,根据人心选择鼓舞或压抑的言语和行为
- 兵法的九种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敌施策,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因法而治,因德而立,因祸得福,因果报应
- 行军篇
- 行军的五种方式:直行军,曲行军,分行军,合行军,迂行军
- 行军的五种原则:安全第一,速度第二,秘密第三,节约第四,协调第五
- 行军的五种目标:接近敌人,远离敌人,占领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寻找战机
- 地形篇
- 地形的六种类型:通道地形,狭隘地形,险要地形,远近地形,高下地形,坚固地形
- 地形的六种影响:影响军队的行动和部署,影响敌我双方的优劣和胜负,影响军队的士气和斗志,影响军队的消耗和补给,影响军队的信息和情报,影响军队的生存和发展
- 地形的六种应对:利用有利地形增强自己的优势,避开不利地形减少自己的劣势,改造不利地形转化自己的劣势,诱敌进入不利地形造成敌人的劣势,突破不利地形摆脱敌人的围困,保持有利地形防止敌人的突袭
- 九地篇
- 九种特殊的地形:散地,轻地,争地,交地,重地,围地,死地,破地,远地
- 九种特殊地形的特点:散地是指军队分散无序的地形,轻地是指军队轻易进入而难以退出的地形,争地是指敌我双方都想占领的有利地形,交地是指敌我双方都可以相互进出的平坦地形,重地是指军队深入敌境而难以返回的地形,围地是指军队被敌人包围的地形,死地是指军队没有退路的绝境,破地是指军队遭到敌人破坏或自然灾害的损毁的地形,远地是指军队距离本国或友军很远的孤立的地形
- 九种特殊地形的应对:散地要速速集结,轻地要谨慎行动,争地要抢先占领,交地要稳固防守,重地要坚持抗战,围地要突围求生,死地要奋力一战,破地要及时修复,远地要加强联络
- 火攻篇
- 火攻的五种方式:火烧敌人的营寨、粮草、器械、兵车、船舰
- 火攻的五种条件:有足够的火种、火料、风向、风力、时机
- 火攻的五种效果:杀伤敌人、破坏敌人的物资、扰乱敌人的秩序、降低敌人的士气、制造敌人的恐慌
- 用间篇
- 间谍的五种类型:本间(自己派出的间谍),反间(敌人派出但被自己收买的间谍),内间(敌人内部的叛徒),死间(用来传递假情报的间谍),生间(用来回报真情报的间谍)
- 间谍的五种作用:探知敌人的动静、计划、意图、强弱、优劣
- 间谍的五种原则:重视间谍工作,广泛培养间谍人才,善于利用间谍信息,精心设计间谍计划,适时调整间谍策略
- 后论篇
- 后论篇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强调了兵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出了一些军事名言和格言
- 后论篇的核心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后论篇的军事名言和格言:兵者诡道也。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善用兵者搏人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