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得知了一个消息,孩子的好朋友、在另一所学校复读的同学爸爸说他的孩子最近有些思想波动,具体情况没有详说,但是这孩子对复读一直态度很端正,也是我给儿子树的一个榜样。初听到这个情况,我没有告诉孩子,怕他也跟着波动起来,觉得找到了同盟军,后来,我觉得告诉他或许更好些,可能会让他紧张的神经接收到一点认同感。
下午送饭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明显他有些意外,但是唇边的笑意却掩不住,对我说:“他肯定也是因为下周要考试,紧张的。”我说:“以前你们的学习都太不上心了,现在复读了,又到了管理严格的学校,肯定会不适应。他应该也是吧?”看着儿子变得轻松的神态,我知道他一定为找到了同病相怜的人而感到了一丝慰藉。希望那个孩子能尽快恢复状态,现在我对每一个像儿子那么大的孩子都充满善意,因为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辛苦和不易。
选择这里复读第一个好处目前已经显现出来,儿子终于有了自知之明。在这个最好的班,每个人的高考成绩都够上一本,甚至还有六百多分的。儿子在上课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力不从心,高中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劣势显露无疑,这也是他开始毫无自信的原因所在。有时听他讲自己这不行那不行,其实我心里还是有一点欣慰的,他终于知道自己不行了。
想在高中三年,他常常会有一种优越感,回家总爱对我说,同学们什么都不知道,就他知道的多。我不知道他所说的只有他知道的东西是什么,但是他总是表现出来的“我最行”的骄傲真是让我忧虑,他那半瓶子水别人不知道,我还能不知道吗?尤其在学习上,常常自我感觉极好,即便考试成绩不好了,他也总是说:“唉,我都会的,这次没发挥好。”对于他的这个托辞,我已经不想与他争辩,他甚至一直乐观地认为考个600分对他来说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如今一切倒了过来,他成了菜鸟。前两天晚上回来告诉我,同学们都好强啊,做题特别快,他还没想好,人家都做好了;经常会有老师说这个太简单了,不再讲解了,而他却还没有闹明白;有一天老师提到了几个成语,他听都没听说过,班里的同学却全都说知道;老师讲典故,他说恐怕全班就他不知道,回家来就开始查百度。凡此种种,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高人,终于知道了他自己是多么弱。我拿以前他的自以为是嘲笑他,他只有羞涩地笑。
这就是平台吧?站在一个高的平台,你就会不知不觉往上走,而一个你自认舒适的环境,只会让你变得狭隘,成为一只井底之蛙。
我问孩子能跟上不,他说反正不会的东西讲完自己就能明白,我说这样就好,只要不是完全听不懂,就跟着这些牛人走,累是肯定会累,但只有累才是往上走的路,如果一身轻松,那明年也无非还是和今年一样的成绩。你前面有这么多比你强得多的人,其实你并不需要赶上他们,只要看着他们的背影,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如果能离他们越来越近最好,如果不行,别让自己离他们越来越远就行。
这一点收获很重要,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次能与这些优秀的人有个亲密接触,实在是他的幸运了。只是希望他不要完全没了信心,变得妄自菲薄,从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不过,现在似乎真有这个问题出现了。
唉,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