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把这本书看完了,其实这本书挺好看,记录了作者杰西.利弗莫尔炒作股票的过程,他的几次大起大落,他投机的心路成长过程。
杰西.利弗莫尔能成为“投机之王”,我认为跟他个人本身和时代有关。他对市场趋势有良好的嗅觉,他对人性有很深的认识,所以在每次操作的时候他会克服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不去违背市场趋势,分析时机遵守规则果断买卖股票。然而就算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也有几次大起大落,判断不准的时候,这个跟时代有关,也跟投机本身特点就是赌博有关,不可能保证每次都命中。
文章中有2点对我印象深刻,包括
1.作者在描述自己或者其他股票作手联合公司内部大股东炒作股票的具体过程,是怎样利用证券商发布消息,怎样慢慢提高股价,怎样又慢慢的脱手股票的过程。奇怪在这里,我把自己想像成当时的散户,深刻感受怎么被这些人骗得。一方面觉得华尔街这种行为好可恶,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无知和贪婪,以及对消息的不思考导致跟风买卖自责。诚然,股票市场无新事,现在的股票市场依然这样,大户和操作手一起想办法宰散户,散户因为人性的贪婪和无知卷入进来。所以,我特意看了本书中的注释,巴菲特说需要把投机转换成长期的价值投资来。
2.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杰西.利弗莫尔的投机操作战术,对于买卖的时机点“买在起涨点,卖在起跌点,分批买入和卖出”。也许林奇就是从他那边学的把,书中的注释,我看有格雷厄姆,巴菲特,彼得林奇的评语,这些大师都对杰西利弗莫尔有过深入研究,张清一的价值投机,我理解是在此战术的基础上加上了对企业价值和价格的评估和判断。
看完这本书,我特意百度了一下作者的生平,他在60多岁时郁郁寡欢,投机不利加上妻子的背叛,自杀了。他的自杀并非因为他已经破产,相反他还有几百万美元的资产。这个不知真假。这里引发我的思考,他这样热衷于投机赌博到底是为什么?也许文章前面章节提到,他喜欢这个游戏本身,喜欢股市去验证自己的判断那种感觉。我理解沉浸于游戏本身,却忽略了很多,包括家庭等等,导致最终的凄凉。而彼得林奇好像看得比他通透,赚足一笔钱后不再做基金经理。巴菲特也把股票买卖看成价值投资。搞清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平衡投资,生活和工作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