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座城市,深有美而不傲露,浅有媚而不羞藏,这便是洛阳!研学,便是我们做一次当地人,踏步洛阳,深入这座城市。
今天是研学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到了龙门石窟。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 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
行走也是读书,读书亦是行走。我们在行中学,在学中行。接下来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下,学生们了解了龙门石窟的艺术特点,比如什么是石窟,碑科题记上面的字形为典型的"魏体",北魏清瘦秀劲,唐代则以丰腴为美的审美特征等相关知识内容。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著名的白园,提到白园有的同学们估计不太熟悉。但是当老师提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山寺桃花始盛开,日出江花红胜火,这样的诗句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字。没错,白园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而修建的。
世界认识中国,从瓷器开始,瓷器也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下午我们来到了中国三彩文创园,学习和参观唐三彩制作过程,亲身感受,现场观看。提到三彩艺术,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古朴厚重的唐三彩。想起三彩马、骆驼、仕女以及丝绸之路的辉煌。有的孩子问,为什么唐三彩造型都是马和骆驼呢?老师们就给出了答案,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也需要马农耕,也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才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这可能和当时的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在经商过程中,可能从东往西,从西往丝绸之路沿途中,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
学生们学习和参观唐三彩制作过程,亲身感受,现场观看。当现场看到注浆生产体积稍大的唐三彩,需要先在模具中注浆——粘接——雕刻修饰——上釉——烧制时,孩子们被工匠大师的高超的工艺水平折服,禁不住连连称赞。今天,我们艾瑞德四年级全体师生寻访龙门石窟,学习三彩文化,我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联想到的,都是不能用语言来诠释的,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感触,刻骨铭心。 行前读万卷书,行中走万里路,
行走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学习不只在课堂,在学校,更在行走中,在生活里!我们在参观历史但同时我们也在创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研学,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