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会见到一些家长,在孩子偶然面对一些文字的时候,见缝插针不失时宜地立刻去跟孩子“互动”:“宝贝这个字认识么?这个字怎么读啊?这个是个什么字啊?”然后那个孩子就立刻离开玩别的去了......
孩子如果是机械性的去记住字的形状和读音,而把文字和环境割裂开,这么做其实弊大于利,除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毫无他用。
文字在孩子的眼里更可能的是如同线条色块一般普通,并没有我们成人认为的这么正式,这么意味深长。因此大家普遍认为的6岁以后才是文字敏感期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
孩子的读写能力是自然发展出来的,关键不是孩子几岁开始识字,而是孩子识字的方式是自然的,非机械性的,接触的是丰富的文字环境,孩子就能自然学会文字,这就是“读写萌发”的概念。
假如识字的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是好玩的,充满互动乐趣的,那么他的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将会相互促进飞速增长,反之则越来越不喜欢阅读。
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孩子越喜欢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就越强,于是就会更喜欢阅读,更愿意探索各种未知,懂得越多,越想懂,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而反之呢?大家懂的。
因此阅读也是有马太效应的。
那么该如何选择阅读材料呢?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因此阅读材料也相应的会有区分。
一岁以内的孩子更多的是通过图形色彩和熟悉的声音来感知世界,因此适合的阅读材料也更倾向于图片丰富的绘本,或者触摸书,假如再伴有节奏感的童谣就更好了;
一岁半左右的孩子对文字有概念了,但更熟悉的是常见的物品和周围场景,因此带有图片的认识类的儿童绘本和简单情节的故事书会更合适;
两三岁的孩子具备了一些逻辑思考能力,正处于主动快速认知世界的阶段,能接触的绘本就应该是多样化的了,风格和主题也都可以尽量多元。
过了三四岁,孩子的识字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阅读能力也有了提升,就可以自主阅读了。自主阅读能力是提升孩子阅读数量和质量的关键,而识字就是提升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此时,再开始正式的识字能力训练就好。
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唯一比阅读更美好的,就是让孩子跟我们一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