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发表至今已有170余年,然而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因为它为我们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政治路线,而是具体分析复杂事物的方法以及创新和现代化的思想源泉。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宣言》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全文的基础。马克思向我们阐述了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资产者彼此间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商业危机,使工人的工资越来越不稳定。机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继续不断的改良,使工人的整个生活地位越来越没有保障;单个工人和单个资产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的性质。”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宣言》的第二部分是对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关系的全面解释,尤为突出的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点马克思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835 年 8 月, 马克思在他中学毕业写的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 满怀激情地表述了他的人生理想。他首先确定选择职业的原则, 认为 “在选择职业时,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而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 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 就是少年马克思的人生观。有人认为, 对一个 17岁少年在作文中写的东西, 不应太过认真。当然, 一篇中学生论文, 可能是这位少年偶然的感情抒发, 确实不应评价过高。但是, 如果这位少年 在此后的人生旅途中, 终生遵守诺言, 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就应把这视为他的人生起点。就马克思而言, 就是他终生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的起点。因此《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也正是马克思自身自由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在此之后,马克思则致力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宣言》的这一部分向我们阐释了共产党人坚持的是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并且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标。共产党的理论是“消灭私有制”,并且还要使各国无产者联合起来,加速资产阶级统治的灭亡。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宣言》的第三部分则有力地批判了各种“伪社会主义”,揭露了“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丑恶本质,并分析了它们出现的历史条件。这一部分向全体无产阶级展示了“伪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这些内容的基础早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就可以看出端倪。1841年4月写的博士论文, 是马克思从哲学上探讨个人自由的开端。同少年时代不同, 此时马克思已是黑格尔的信徒, 他对问题的探讨已注入了理性的思考。他批判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 肯定伊壁鸠鲁关于原子偏斜运动的观点, 认为这体现了原子对命定式直线运动的独立, 体现了原子独立性、 个性和个体性的自由。马克思认为, 这是 “定在中的自由”, 是同 “他物”、 “他者” 的关系中的自由。“而事实上, 直接存在的个别性, 只有当它同他物发生关系, 而这个他物就是它本身时, 才按照它的概念得到实现, 即使这个他物是以直接存在的形式同它相对立 的。所以一个人, 只有当他与之发生关系的他物不是一个不同于他的存在, 相反, 这个他物本身即使还不是精神,也是一个个别的人时, 这个人才不再是自然的产物”, 也就是社会的产物。这是从社会关系中考察人类个体和人类个体的自由, 已经包含着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思想萌芽。
《宣言》的第四部分阐明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动党派的态度,表明了共产党人对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的决心,也向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发出了革命的呐喊,鼓舞人心。
但我们也该注意到,《宣言》是政治文献,具有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不能一味把《宣言》奉为圭臬,应该把《宣言》历史化。1872年德文版序言已经明确指出“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 1847 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 关于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问题所提出的意见(第四章)虽然大体上至今还是正确 的,但是由于政治形式已经完全改变,而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进程所彻底扫除,所以这些意见在实践方面毕竟是过时了。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