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是东汉末期著名文学家,从小饱读诗书,聪慧敏捷,深得曹操器重,在曹操手下主管文书和钱粮。他喜欢在曹操面前卖弄才学,恃才傲物,结果被曹操杀害。
一次,属下按曹操要求,建造丞相府。曹操视察后,在门上写一“活”字,走了。所有人不知道什么意思,杨修命人把门拆掉,重新修窄一些。曹操再来,觉得满意,问:谁让你们这样做?他们说:杨修。曹操叫人把杨修找来,问:你为什么叫他们这样做?杨修说:丞相在门上写“活”字,意思是“阔”,所以我让他们把门修窄。曹操听后,很高兴,赞赏一番杨修的才智。
曹操放一盒酥在桌上,划掉“盒”字,改成“合”。杨修看了,把酥分给大家吃。曹操回来,看到酥没了,问:谁吃了?杨修说:丞相不是写“人一口”吗?我就分给大家吃了。曹操默然无语,既欣赏他的聪敏,又讨厌他擅做主张。
杨修做文书,能猜到曹操问什么问题,而且次序都清楚。他每次按顺序写好答案,叫手下依次交给曹操,自己出去玩。曹操都十分满意。
一次刮大风,把杨修的答案吹得满地都是,结果次序全乱。曹操得到的答案都驴唇不对马嘴,曹操让人把杨修找来,问:怎么回事?杨修只好如实交代。曹操十分恼怒,恨他洞察自己的心思,还肆无忌惮敷衍自己。
曹操领军攻打汉中,途经长安附近的蔡村,有人告诉他,蔡邕家在此。曹操下马,带着随从找去,只有蔡邕之女蔡琰在家。蔡琰是才女,曹操很欣赏她作的《胡茄十八拍》。问:你父亲呢?蔡琰说:外出未归。
曹操看到一块石碑,一面是碑文,另一面镌刻八字:黄娟幼妇,外孙齑臼。曹操问石碑的来历和八字的含义。蔡琰告诉他:一日夜,父亲在外碰到这块石碑,看不清碑文,就用手摸着读,感觉文辞优美,是个十三岁的小孩所作。父亲惊叹小孩的才华,把石碑搬回家,并在碑的另一面刻上这八字。他没告诉我什么意思,所以至今不明。
曹操领着随从回去,一路思索这八字的含义,问身边人,有没有谁知道。杨修说:我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讲,让我再想想。走了三十里,曹操终于想出来,他对杨修说:说一下你的想法,看是否与我相合。杨修说:黄绢是“绝”,幼妇是“妙”,外孙是“好”,齑臼是“辞”,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曹操抚掌大笑,击节叹赏,感慨地说:我才不及卿啊!
曹丕、曹植一直暗中争夺太子之位,他们一母所生,曹丕老大,曹植文才更高。曹操更喜欢曹植。杨修与曹植关系密切,是曹植的头号智囊。曹操考察二人才智,一天晚上,叫他们出城,同时交代守门人,不得开门。曹丕出不去,回来了。曹植问计于杨修。杨修告诉他,可以斩杀守门人。就这样曹植出城了。曹操很高兴。但后来有人告诉曹操,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异常恼恨杨修。
曹操要求儿子们身边不能蓄养谋士。曹丕每天让人用一个大筐购买东西,运进府里。他凡事离不开谋士吴质,就让吴质躲在筐里,运到府上。后来,杨修知道这事,密告曹操。曹操非常生气。曹丕知道事情败露,胆战心惊问吴质,怎么办?吴质说:没事,你明天照常用筐买东西,运进府,我不躲在里面。
第二天,曹操亲自检查曹丕买东西的筐,没发现有人在里面,以为杨修欺诈自己,更厌恶与憎恨杨修。
曹操打下汉中,守,劳命伤财;走,心有不甘,十分为难。一天,传令兵问曹操:晚上军令是什么?曹操随口说:鸡肋。杨修知道后,叫身边人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得知这一情况,非常恼火,问:谁教你们这样做?有人说:杨修。曹操让人找来杨修,问:你为什么叫他们这样做?杨修说:丞相军令“鸡肋”,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吗?所以知道丞相要撤兵,才叫他们这样做。
曹操对杨修泄密的行为,非常愤怒。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以“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下令处死杨修。杨修死时,三十四岁。
严格说来,杨修不是个智慧高人,否则,第一、就要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曹操点点滴滴心思,他都洞若观火,这是他异常聪明处。可他全说出来,显摆自己的才智,触犯曹操天威难测的大忌。还泄露军事机密,参与太子争夺,曹操岂能容忍?司马懿深知曹操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是个疑心极重,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他为了不死在曹操的屠刀下,装病七年,躲在家里潜心读书。贾诩明了曹操奸诈阴险,所以不问世事,少与人交往,长期沉默。曹操不开口问,他什么也不说。子女婚嫁,也不攀附权贵,从而保全了自己和家人。杨修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欠缺两者所具有的深沉智慧。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