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一位同学的个案,处理的是她与未来的目标即解脱之间的关系。
她说,她很懊恼没有处理好自己家庭的关系,以至于没人帮她看孩子,让她可以自由地上山跟随上师修行。现实的问题让她感觉很无力,我时常见她紧锁眉头,似乎在不停思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与她的解脱之间,似乎有很远的一段距离,空空的,所以他时常感觉无力。
我很困惑,到底什么是解脱呢?老师说,解脱就是面对自己的一个个心结,解开,让自己变得畅通,通透,自在,这就是解脱。听了老师的话我感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心结和痛苦,也就是踏上了解脱的道路。
面对自己的痛苦,需要勇气,每个人都本能地想逃避吧。今天,自己就体验了这一点。
昨天晚上和老公吵架,缘由是他在教育孩子时,我看不下去,阻止了他,被否定的感觉让他很抓狂,他拼命的砸着床,表示着他的不满,我当时身体很疲惫,感觉没有能量面对他,于是,我来到客厅睡觉,当时我知道,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他更加疯狂,我俩打一架吵一架,都比这样逃开更好。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因为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无力面对。
第二天早上醒来,心里有点忐忑,主动去找老公,他不理我。看得出来,他依然很生气。
我,通常受不了别人生自己的气,别人有情绪,就感觉自己不对。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很想做点什么,让对方开心起来。我能想到的,就是让自己定下来,去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心里很紧张,有些堵。
我觉察自己的紧张,害怕被否定。对这部分,我再次问自己。我发现,承认昨晚的行为有不合适的地方,可以接受老公的情绪了。我的行为不合适,并不代表,我的理念是错的。只是当时我处理的不恰当而已。我并不会因为这个行为,而否定我自己,当我这样确定后,我发现,对于老公可能的否定,也不是那么害怕了。
觉察自己,心里面,有些堵。为什么呢?再次感受,发现自己是有不情愿低下来的。对于学心理学的人,被心理学的理论武装的那颗傲慢心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对我来说更是如此,拿着心理学的理念,我觉得我是对的,我是高高在上的,让我自己低下来是危险的,害怕被踩死。但是,我又在强迫自己低下来,我感受到了对自己的那份强迫。低下来,老公就应该开心了,他就应该没有情绪了,我要用我的低姿态,来控制他的情绪,但是我也知道,我可能不会得逞,所以心里面就有忐忑。也有不甘。
当我觉察到这一点,突然,堵着的心,就开了。我能分清楚,这是两件事情,老公,有他发脾气的权利,他可以有他自己的情绪,我不需要对他的情绪负责,同时,我做的不恰当的地方,我能够觉察到,也能够对自己的错误承担这个结果。所以,当我看清自己之后,再去和老公沟通,我发现自己能够放松下来了,很自然的,态度低了下来。因为这时候的自己,不再害怕被否定,不再带着防御,带着伪装。
带着这种状态去和老公交流,老公依然不理我,我发现自己,可以做到嬉皮笑脸,不是那样一本正经的,和他谈判了。我主动的与他身体接触,是很敞开的一种状态,也做好了准备面对他的抗议和他的咆哮。他,并没有这样做,但是我能感觉到,他放松了很多。
我也没有太挫败的感觉。表达完自己,我离开房间,准备去外面办事,他开口问我,你要到哪里去呢?又告诉我,他今天上午的班取消了。这就是他主动和我沟通的方式吧,尽管他对昨晚的冲突闭口不谈。也许,在他心里还有结,但是,我们已经重新建立了关系,我的内心也有了一份自在的感觉。我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感觉自己又成长了。
再一次体验到,面对痛苦就是解脱之道。
很喜欢佩娟说的那段话。
@彦蕊 面对痛苦有时候有些难,但是在我有些觉察能力时候,我知道我内在发生了什么,抱持一些感受待着不动或抱持感受做一些事情,有能力时再去消化一些些,尽量不让一些感受带着找不到北。
也很喜欢雷老师的分享。
当我能去看到事情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坦然面对,也愿意为这个结果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时,我就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