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式节奏的催眠下的反应和集体潜意识的认知
一天我刚下飞机,看到机场大厅的一块广告牌上写着:这个是一个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广告牌的整个基调是深蓝色的,上面有很多鱼正朝着一个方向快速的游动并前进着。
这幅广告牌就让我联想到现在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量极度的爆炸,不再像以前信息闭塞是“我们想要什么的”年代,而是信息量太多则是“我们要如何选择”时代。
现在不仅信息量大和信息速度快,对人的要求也是如此,所以后来的快餐文化孕育而生,甚至在一线城市随处可见人们边走路边吃饭的情境,这让大多人认为这个“快”是正常的,这个快是对的。
因此大家的投入和产出成本也要求必须是“快速”的,否则就会觉得不可以。所以在咨询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要求快速起效的求助者。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位来访者第一次来找我,当我问到她:“你对咨询的期待是什么?你认为你的问题需要多长时间?”当时她回答我说:“老师我想我的问题在我做了一次咨询后就可以解决,这次咨询做完我回去就会有很大的一个变化。”于是我开玩笑的用类比的方式回应她,我说:“你以为咨询是进整形医院吗,进来的时候是个塌鼻梁,出去的时候就是高鼻梁吗?”在我说完这句话后,我的来访者和我相视而笑,她似乎听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为什么大家都会有这种快餐式节奏的催眠下的反应和集体潜意识的认知呢?那是因为大家误以为这个“快”本是属于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同时觉得这个“快”才是正常的,这个“快”也是应该的,唯有“快速”才能错觉式的说明自己像那块广告牌一样的大多数“鱼儿”一样和大家正往一个方向大步健康的前行着。
那从主体感觉不到“症状”和想要寻求一个分析师的帮助前,究竟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1、当一个症状成为一个问题时,它其实早已经历过几个阶段,当他来找分析师的时候,症状刚好处于第三个阶段。
2、在求助者者来找分析师以前,这个“症状”早已在不停的坚持和反复着;
3、正是因为这个时候求助者本人感觉到他的生活有些不顺利,于是他会问在他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于是他也开始抱怨,他才去找到这个分析师帮助他。
4、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个情境都会有一个相关的情感体验在里面;无论是在幼年时期或者对于主体来说算是创伤的事件中都有一个情感体验;如果对主体来说这个属于创伤性的体验,那这个情感体验就会对主体会造成影响;
5、被影响的情感体验如果没有经过处理逐渐就会被主体压抑到他自己的潜意识里,之后这个情绪情感就开始沉睡过去,同时逐渐这个“症状”被包裹起来;
6、若干年以后,当这个“症状”有一个强烈的表达欲望时,它希望被主体听到就回到症状的第三个阶段。
为什么当一个人发现需要一个分析师帮助自己的时候,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只和咨询师工作一次或二次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就需要谈谈意识和潜意识关系才能更好的理解咨询进程
1、意识是可以被看到的,意识是可以进行推理、可以作出选择的。例如,你可以选择书籍,选择住房,选择汽车,选择伴侣等这个就是属于意识范围。而潜意识是不受控制的,例如心脏的跳动,消化系统的运作,血液的循环、呼吸等,都是潜意识的作用。潜意识不能进行推理,也不同你的意识进行争论。潜意识就如同土壤,意识如同种子。消极的,破坏性的思想只能长出灾难的果实。潜意识不能区别好坏。如果你认为某事是真的,潜意识也接受它为真的,即使实际上可能是假的。
2、潜意识里的情感体验和主体的意识不总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例如你现在是21岁但是你可能因为早年时的创伤情感体验你的那段情绪情感依然停留在你3岁那年;
3、只有经过多次在一个较为安全和稳定的咨访空间中,主体被咨询师接纳和引导的前提下,主体可以充分的去表达和言说自己的时候,潜意识中相关情感内容就会上升到意识层面。
4、当主体可以充分表达和言说并且听到自己的言说内容时,这个症状就会被解除。
所以为什么在成长中需要等等我们的灵魂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灵魂”指的是我们的潜意识。治疗和咨询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潜意识里的情感体验就像被埋在沙子里的珍珠一样,需要我们分析师一步一步的仔细查找到并且理解它们为何存在。所以我们为什么认为心理咨询工作过程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一步一步来完成的原因就在于此。
咨询中分析师的工作是什么?
1、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分析师只对潜意识工作,不对意识进行工作;
2、在咨询工作中,分析师需要做的就是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的去唤醒主体;
3、在咨询工作中分析师需要认真及专注的去倾听主体,让主体能够充分表达和言说自己,最终在分析师的陪伴下才能使求助者双脚落地。